1. 艾迪网>工作计划>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7篇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7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活动的效果和成果,为后续的活动提供参考,写详细的活动方案可以减少不确定性,让我们更有信心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意外情况,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2.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与清明节的关系。

3.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

活动准备:

1.故事《寒食节的由来》视频;

2.ppt插柳、放风筝、踏青、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荡秋千、植树、拔河、蹴鞠等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上面画有四幅图:风筝、柳树、汤圆、月饼。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与清明节的关系

1.引出故事。

2.幼儿欣赏《寒食节的由来》视频;

3.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清明与寒食节的关系。

寒食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禁火冷食、祭扫坟墓)

现在人们怎样过清明节?(祭扫坟墓)

寒食节和清明节很近,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

二、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1.小组讨论:“我们的清明节”。

引导幼儿讨论与清明节相关的活动。

2.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播放ppt中相应的内容(插柳、放风筝、踏青、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秋千、植树、拔河等)。

3.教师小结。

三、幼儿完成操作材料,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把跟清明节有关的图片打上勾。

2.幼儿操作。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宗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对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正是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时期,此刻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益于高中学生道德修养、文化判断力和理性智慧的全面提升。为此,我们举办主题为“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扬时代弘毅,为万世开太平”的系列活动。

二、活动对象和时间

本次活动针对高一学生,活动周期为高一上学期。

三、活动内容和流程

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广播,内容丰富,本次系列活动针对高一学生学情特点、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而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辅助教学。因此设计的活动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连续性,各个活动之间相辅相成。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里我们开展以下系列活动:

(一)“以史为镜,读史明智”——精读《史记》

作为正史肇始的《史记》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观,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家“才、学、识”的高度,同时也兼具至善至美至真的文学价值。因此阅读《史记》有助于高中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历史观,文中典范的文言文也有助于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

活动形式:安排全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带着研究的眼光精读《史记》。为了鼓励学生真正参与,检验学生精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展示成果的能力,我们在全年级每天的语文课堂上,以课前演讲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

成果展示要求:

1.时间:5分钟

2.形式:演讲

3.内容:小题大做,选取《史记》中一个小的切入点,可以点评传记中的一个历史人物,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提出阅读的困惑和解决的办法等。以ppt的形式呈现,可以配以文字、图片、影像辅助。

4.教师点评

(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走进《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极具审美学价值,是中国文学史第一部详写贵族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一本生活的书,一本活的人生。同时也是高一学生必读的课外阅读篇目。精读《红楼梦》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审美能力。

活动形式:《红楼梦》是鸿篇巨制,以描写贵族日常生活为主,缺少跌宕起伏的情节,生活描摹事不巨细,对高一学生而言,非常挑战阅读的耐力。中国学生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是聆听,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试听结合的方法走进《红楼梦》。

活动形式:在高一学生课间时间每天播放刘兰芳播讲的评书《红楼梦》20分钟,分两个时段各10分钟,帮助学生通过生动的讲演厘清作品全貌。每周的阅读课安排指定的阅读任务,细度文本。每周校本课课设校本课《说不尽的〈红楼梦〉》,以专题的形式,带领学生研究《红楼梦》。学期末评奖《红楼梦》优秀征文、论文,并辑录成册,形成刊物和作品集。学期中开设一场《红楼梦》国学大讲堂,征集学生的感兴趣的红楼话题,邀请全国知名红学专家讲学。

(三)“中华文化,字里千秋”——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符号图腾。对于高中学生,汉字离我们很近,近到熟悉掌握书写,又离我们很远,远到我们并不知道每个字的起源和演变,远到我们没有把它当做文化图腾来书写。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深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我们以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为蓝本,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学。

活动形式:学生阅读《文字学概要》,了解“六书”的演变,汉字的形成的过程,并且知行合一,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汉字的源流和文字书写的魅力,并分批次进行展览。

成果展示要求:

1.手抄报:手写,规格统一;书写精美,书写要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配以插画;内容可以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六书”,常见字的演变举例等。

2.人手一份

3.分批展示,在每个班级外的墙壁展览,供全校学生欣赏。

(四)“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探寻中华诗词

孔子曰:“诗以言志,言以立身”,“不读诗,无以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是对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也是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代表了一个个时代最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历经千百年淘拣的古典诗词博大而善感,一定能引领现代人踏进岁月长河,品察生命本真的况味。”为此我们开展系列诗歌鉴赏、研究、创作活动。

活动形式:

1.诗词大会:以笔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并借此选拔每个班的种子选手5名;以班级为代表队进行全年级的pk战。

2.手抄报:研究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植物,写出代表植物以及古典诗句,配以插画张贴,作为科普分享。

3.《诗品集》:征集古典诗歌原创作品,辑录成集,以微信投票的形式评出上、中、下品。

(五)“传承与批判”——传统文化之我见

学习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事实上,在新时代,主流价值观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紧密相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土壤正是当下的社会生活,只是它的内涵与外延需要重新定义。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带着传承的责任和批判的眼光有选择的继承。为此我们开展主题为“传统文化之我见”的演讲比赛,对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活动形式:

1.我是演说家演讲比赛。

2.班级选拔,年级总决赛

四、活动宣传

1、专门设计制作高一年级活动主题标语,结合本次活动的内容,向学生征集标语的logo。

2、统一制作讲坛喷绘背景。

3、张贴印有本次活动标识的宣传海报。

4、建立广播、微信、报刊、宣传栏等立体式宣传渠道面向校内校外。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双技活动”的有效平台,弘扬太极拳,激发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展示开展好特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阅读、硬软笔书法、剪纸、舞蹈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过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积极开展校园品位创建工程。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4

一、在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有目的的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如:在教室、走廊等公共区域悬挂适宜的传统艺术作品:草编、剪纸画、手绘纸伞等;窗户上张贴各式各样的剪纸;古代山水画、壁画、京剧脸谱创意手工等等布置的教室墙饰;幼儿作品展示区展示幼儿的传统绘画和手工作品。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耳濡目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幼儿创造美奠定一定的基础,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

四、在实践中体验传统艺术作品。

一切的教育活动前提都是为了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能通过亲身的操作实践,切实的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在幼儿园大班的一节美术活动《画脸谱》中,幼儿观察认识真实的京剧脸谱,了解脸谱花纹对称的特点,发现弯曲的线条构成不同的脸谱图案,在欣赏各种特色的脸谱总结特点后,探索制作脸谱面具的步骤方法,先设计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脸谱形象,再用橡皮泥、鸡蛋壳等进行装饰完成脸谱面具。在这样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完整的欣赏、了解、创作传统文化艺术京剧脸谱。

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给传统文化加入现代新理念。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3-4岁幼儿多用涂鸦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象征性的表达;4-5岁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或形状表现事物,5-6岁幼儿可看到对事件、情节的表现。他们大都喜欢颜色鲜亮的事物,对具有童趣性的对象更加感兴趣,所以在融入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活动中,选择适宜幼儿年龄特点或幼儿相对感兴趣的传统美术形式,刚接触传统美术教育时,也可先选择幼儿较为熟知的、易于操作或再创造的传统美术作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慢慢体会传统文化之美,也使传统文化更加有效的融入到美术教育中。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现代因素的影响,而并非原原本本的将其摹照下来,我们将其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时,就必须依据现代的教育情况取其精华进行合理的再创造,除此之外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也是灵动的且富有创造力的,我们在探索学习传统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可加入更容易让幼儿接受的操作内容和方法。例如:在中班组织剪纸的手工活动时,可以对剪纸内容进行改变,并不一定必须要选择剪纸窗花,我们也可以用对称的剪纸方法剪小鱼、小花等幼儿感兴趣的对象,这样既学习了传统工艺,又添加了新的美术元素,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切实加强元旦期间幼儿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

2、向幼儿进行防冻、防烫、防交通事故、食品安全、预防传染病等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元旦假期安全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旦知识。

(二)防冻疮。

1、冻疮最常张在哪?常发生在身体末端,暴漏部位。

2、冻疮防护。

(1)室内保暖:尽量保持室内温度不低子10℃;

(2)外出保暖:外出时带好手套、帽子,穿棉鞋棉袜;

(3)裸露皮肤擦护肤品;

(4)合理饮食:适当多食用年羊肉等防寒保暖的食物;

(5)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服对寒冷的适应力。

(三)交通安全。

1、步行安全:

(1)行人须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

(2)行走时必须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3)行人不准在车道上追逐,或车辆临近时猛拐横穿。

(4)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或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不准在公路上玩耍、嬉闹。

(6)学龄前儿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

2、乘坐公共汽车安全知识:

(1)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四)迷路了怎么办?

小朋友们要记住,平时应当准确地记住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手机号码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迷路了也可以向路上的行人问路,还可以找警察叔叔,让他们把自己送回家。如果迷了路,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五)预防烫伤发生烫伤对小儿来说是十分痛苦的,因此,玩火、火柴以及煤气灶具的危险性,教育小儿不要在厨房打闹。家中的开水壶不要放在地面,暖瓶不要放在桌旁床边,以免小儿碰倒造成烫伤。对于严重的各种烫伤,特别是头面、颈部,因随时会引起休克,应尽快送医院救治。头、面、颈部的轻度烫伤,经过清洁创面涂药后,不必包扎,以使创面裸露,与空气接触,可使创面保持干燥,并能加快创面复原。

(六)食品安全小朋友们要记住,路边的小食品颜色艳丽,包装精美,口感好,价格便宜,又有小玩具在里面。这些漂亮美观的小食品很有诱惑力和吸引力,但那些小食品都是一些不正规的厂家生产的,卫生条件差,不干净,而且里面还添加了化工原料,对身体有害。自觉拒食垃圾食品,让父母帮助选择营养丰富、绿色健康食品。大家相互监督,远离垃圾食品,爱护自己的身体。

(七)预防传染病流感流行的时候要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保证健康饮食及充足的睡眠,勤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若出现高烧、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在家中,要及时告诉家人,前往正规医院看病。在学校,要及时告诉老师,老师会通知你的家长,带你去看病。治疗期间,不能去学校。要等病完全好了,才能去学校。

(八)不玩电。小朋友们要记住,我们千万不能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四、安全总结,祝小朋友们元旦快乐。

教学反思: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每一名幼儿的安全,牵系着每一位家长的心。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

(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古城浚县: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

1、了解水乡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四、校本课程研究内容和范围

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主要指千年古城——包括独特的家乡风光,幽静的自然环境;也包括淳朴的民风,底蕴深厚的文化。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主要内容具体是:

第一类环境文化

(一)民间艺术-----杨纪屯的.泥咕咕

(二)人间社火-----主要有杂戏、杂耍、武术表演。

(三)名胜古迹——文治阁、升仙塔、天宁寺等。

第二类民俗文化

(一)概述——地理环境、名优特产。

(二)历史故事——隋末李密。

(三)风俗习惯——祭神、祭祖、婚嫁等。

(四)古庙会——庙会习俗、庙会上的拴娃娃、庙会音乐

第三类传承文化

(一)泥塑艺术——泥塑制作的过程、怎样制作成泥塑的技艺以及制作的技巧。

第四类生态文化

(一)关注环境、关注环保——针对身边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活动、黑板报、知识竞赛、社区活动等)。

(二)关注古城旅游事业——由学校少先队带领“雏鹰导游团”同学,利用节假日为游客做小向导;积极发动学生为古镇旅游出谋划策。

五、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古城浚县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1、教师开发课程的过程

(1)认真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资料,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

(2)收集有关古城浚县文化方面的资料:古城自然环境、古城的名胜古迹、古城丰厚的文化、古城的人文风情、古城风俗习惯。

(3)确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古城的风土人情”。古城的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编写教材时我们一是将用学生的习作来介绍古城,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二是我们充分利用古城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在教材编写时融入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如摄影、小导游、环保小卫士等。教材使用对象:中学。

2、学生开发课程的过程

(1)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宣传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古城风土人情有初步的认识。

(2)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古城文化方面的资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理。

(3)成立学校研究杨桥古城文化活动兴趣小组,将古城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范围。

(二)课程的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2、成立编委会。

古城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走进古城—浚县》

3、课程开发的规划

①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收集资料。

②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③使用编写的教材,并征集意见。

④完善、修改校本教材,并正式定稿。

4、制定计划,确保课时。

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将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了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每2周安排一课时,时间确定在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要求课程活动与班队活动相结合,由班主任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

5、探索课程评价机制。

(1)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

①对教师的备课笔记、教学研究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②对教师实施过程的中动态生成性资源及其创新行为进行激励评价

③对教师完成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办法

①教师自我评价。

②学生民主测评。

(2)学生的评价

评价内容

①学生参与活动。

②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

③情感体验情况。

④获得成果的情况,包括收集信息的数量、质量、创造性成果。

评价办法

①学生自评互评。

②教师对学生评价,采用书面知识和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

③家长助评,采用“家长助评表”,让学生家长根据各项内容对子女各方面表现进行星级评定,最后对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意见。

六、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效和发展预想

1、构建校本课程。在充分挖掘古城资源基础上,学校发挥全体师生的智慧,大胆实践、探索,以“环境文化、民俗文化、传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基本形成,并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实施内容和评价方法。

2、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以“传承优秀古城文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四位教师都参与了古城文化教育活动方案教材的编写任务,每位教师都承担了方案实践指导任务,“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教师的指导能力也在朝科学化方向发展。

3、开阔学生视野,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校本课程的活动带来了学生多方面的变化:

1、它充分引导学生与社会、社区接触,学生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各种能力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每逢节假日,小导游们活跃在古城的景点、街头,带领游客领略水乡的风貌神韵。他们用真诚的态度、生动的语言骄傲地向游客介绍古镇的景点和风土人情,述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2、小记者的作品也充分展示了古城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同时学校也准备出版了全部由学生作品汇集的《走进古城—浚县》一书。学校“小记者”、“小导游”队伍的发展,更是增强了宣传的古城文化的力度。

3、发展预想:规范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校本课程融入办学目标和工作思路,要让我们的校本课程能成为学校的亮点、品牌,得到学校每个人,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赞赏,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我们必须得规范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在“古城风土人情”上做足文章,让它能健康有序地成长。同时我们也期望得到各界、各部门更多的重视扶持,以求得更多的“古城人”共同关注我们的家园——古城的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本课程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立足于反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农贸市场是人们买农副产品的地方。

2、通过观察尝试了解市场营业员的工作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3、进一步丰富对幼儿对农副产品的经验,能有序地跟随老师进行参观活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选择好附近的农贸市场及参观的路线。

2、幼儿每人带一元钱,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交代任务,引出话题。

1、交代任务。

师:春天到了,现在有很多蔬菜和水果都长大了,你们喜欢吃什么蔬菜呢?还有什么蔬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菜场找一找吧!

2、引出农贸市场。

二、提出参观要求。

1、告诉幼儿农贸市场里人多,小朋友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要掉队,参观时要注意观察,并提出注意事项。

2、农贸市场有很多蔬菜,看看自己认识多少。

三、带幼儿参观农贸市场。

1、引导幼儿参观摊点是怎样摆放的,都有什么蔬菜,如何分类摆放的`,知道这里的商品很丰富,人们在这里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

2、引导幼儿边参观边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家禽和鱼类,知道它们的名称。

3、引导幼儿观察顾客和营业员之间的活动,观察顾客是怎样买菜的,营业员是怎样使用秤的,了解秤的用处。

4、让幼儿亲自购买蔬果,与营业员进行对话,尝试买菜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营业员是怎样工作的。

5、鼓励幼儿询问所要购买的蔬菜的价格,学习如何选择蔬菜的好坏,尝试同营业人员讨价还价,请营业人员用秤称称重量,尝试付钱、找钱。

四、参观后的谈话活动,巩固幼儿对农贸市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