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点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理论等。历史发展有特定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唯物史观基本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2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理论

理论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通俗地讲,生产力是有目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它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评价历史现象时生产力的标准是最后的标准;

理论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和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

2、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在阶级社会中和阶级消灭之前,上层建筑都有阶级性。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规律虽然与人的有理性和意志的活动有关,但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上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2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矛盾;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它的产生、性质、形式和发展。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合 它就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两者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基本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规律既是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也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根本规律。

实践的观点和人民群众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两个基本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baike/207089ucrfx.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