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史前四史分别是什么(二十四史顺口溜)

其实24史前四史分别是什么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24史前四史分别是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24史前四史分别是什么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内容导航:

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什么?

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

1、三袭枣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2、后汉书: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伍禅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儒客大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拍橘拆注。

4、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3、《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扩展资料:

内容:

1、《史记》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乱搭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2、《汉书》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3、《后汉书》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咐衫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4、《三国志》

《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

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四史哗简拿

《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什么?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生于汉后主刘做芹帆禅建兴十一年(233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首前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纯雹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二十四史”和“前四史”分别是指?|

前四史: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东汉]班固 的《汉书》

[南朝 宋]范晔 的《后汉书》

[三国 蜀]陈寿 的《三国志》

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作者|卷数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2 汉书东汉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哗 120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朝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朝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朝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朝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朝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朝 宋派哗濂等 210

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332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岩唯),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历史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粗羡培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并刊“武英殿本”。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是什么 前四史是哪几本书

1、“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洞神四部史书,搏颤敏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2、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元朝基枝脱脱和阿鲁图的《宋史》、明朝宋濂和王濂的《元史》、清朝张廷玉的《明史》、民国赵尔巽的《清史稿》。

3、不过它的最后一部,即“清史稿”并不是《二十四史》之中,并且是残本,民国时期并未编写完毕,这也是有人说是“二十五史”的原因。

关于24史前四史分别是什么和二十四史顺口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baike/237356kc2tq.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2023-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