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吕翔(八大山人介绍视频)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八大山人吕翔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八大山人吕翔的知识,包括八大山人介绍视频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内容导航:

三国张姓八大名将,谁最厉害,谁最差?

三国八大张姓名将分别是:张飞、张辽、张郃、张绣、张任、张翼、张苞、张嶷。当然了,三国还有一些张姓的名人,但由于不是武将,就不能拿来单挑了,比如张角、张梁、张宝、张昭、张鲁、张曼成、张燕、张扬、张纮、张邈、张松等人。

第一名:张飞说起三国第一武将,人人都知道是吕布,这是公认的,吕布虽是天下第一,但是张飞却是三国中唯一与吕布交手一百回合以上而不败的人,张飞在三国中与吕布交手两次,第一次是三英战吕布之前,张飞单独与吕布单挑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就是吕布向刘备讨要马匹,张飞与吕布再次单挑一百回合,还是不分胜负。

万人敌张飞能与天下第一单挑一百回合而不败的人,说他是天下第二也不为过,而且张飞在三国战绩也是很彪悍的,一个回合杀黄巾将领邓茂,数个回合斩黄巾将领高升,三个回合击败曹豹并斩杀,一个回合生擒郝萌,十个回合斩杀纪灵,一个回合杀死陈孙,一个回合杀死吕翔,数个回合杀死夏侯兰。

赤壁之战,张飞一人战平张辽、徐晃与许褚的联手,数个回合击败邢道荣,一个回合生擒刘度陵旁,十个回合击败马岱,数个回合打伤醉酒的许褚,斩将及生擒敌方将领不计其数,而且张飞的特点是勇猛善战、耐力超强、不惧生死,无论是面对天下的吕布,还是其他人,张飞谁都不怕,因此张飞的武力排在吕布之后位死三国第二,因此在十大张姓武将中,排名第一。

第二名:张任张任在三国演义中是刘璋手下的大将,张任能排第二名,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是,你看看张任的战绩就会明白,在西川之战中,张任射死了庞统,打败了魏延,还打败了刘备,并且张任还与张飞20多回合战成平手,刘备对张任束手无策,后来还是靠诸葛亮使用计谋,联合张飞、赵云、魏延、黄忠才打败并俘虏张任。

想想看,张任的能耐如此之多,要蜀汉这么多人联手才能打败,尤其是张任还跟张飞打成平手,并击败了魏延和刘备来看,张任的武力也仅次于张飞了,所以张任按武力排名的话,排第二位。

第三名:张郃张郃在河北四庭柱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颜良、文丑,略强于高览,另外,张郃其实与张辽的武力是相当的,两人曾经单挑过50回合,打成了平手,虽然张郃在长坂坡之战能十个回合挡住赵云,但在穰孝正山之战时,张郃三十回合败给了赵云,赤壁之战中,张郃与徐晃联手也不过战平赵云,而在汉水之战,张命与徐晃压根就不敢挑战赵云。

岩渠之战时,张郃三次战平了张飞,第一次与张飞二十回合战平,第二次单挑了三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第三次张郃与张飞单挑了十个回合又是平手,张郃能与张飞打了这么回合还是平手,可以说武力是不低的,另外,张郃还跟黄忠单挑了二十回合,同样是平手,虽然是平手,但最终张郃还是被张飞击败。

之所以张郃比不上张任,是因为张郃一生单挑的战绩是不是战败就是平手,打胜的基本极少,而张任一个人就打败了魏延、刘备,还得让诸葛亮联合一大批蜀将才击败他,所以算起来还是张任厉害,所以张郃排在第三名。

第四名:张辽张辽的武力是仅次于张郃的,因为两个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此外,张辽一个回合杀死蒋奇,三个回合打败袁尚,三个回合打败沮皓,数个回合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一个回合射伤了黄盖,七八十回合战平了太史慈,五十回合战平了东吴猛将凌统。

张辽的最好战绩是七八十回合战平了猛将太史慈,太史慈与孙策武力是一个级别的,因此张辽也能战平孙策,孙策与太史慈差不多排在三国超一流武半与一流武将之间,虽然张辽的战绩比张郃好看一些,但是张郃战平张飞的战绩显然比张辽战平太史慈的战绩有含金量,所以张郃排在张辽之间,那张辽的武力就排在第四名了。

第五名:张苞张苞就是张飞的儿子,在三国演义中,张苞继承了张飞的兵器和武艺,虽然达不到张飞的水平,按理来说,也不会差得太多,毕竟虎父无犬子,张苞首次出场时,三十回合击败了东吴猛将谢旌,之后,数个回合又杀死了谢旌,二十回合战平了李异,一个回合生擒崔禹,生擒是是比斩杀难度更高的单挑,张苞还一个回合杀死了夏恂。

张苞与关兴联手时,东吴名将韩当与周泰不敢出手,要知道韩当和周泰算得上东吴排名前十的猛将,而且成名更早,但是他们怕张苞与关兴,在北伐战争中,张苞一个回合杀死了薛则,一个回合突袭杀死了崔谅,张苞还与王平、姜维、关兴联手,杀败了曹魏名将郭淮和孙礼,最终张苞在追击敌人时,跌入山谷而死。

张苞虽然没与名将有过交手,但是他的武艺不可小看,顶着张飞的光环,也能排得上号,从上面的具体战绩来看,张苞的尺慎橡战绩绝大多数都是胜利,虽然缺少名将,但也表现了张苞的战斗力,所以按在第五名。

第六名:张绣张绣的武力是一个迷,在三国演义中,张绣并没有什么战绩,但在民间传说中却位列三国二十四名将第二十位,但这是民间传说,正史上没有,三国演义上也没有,如果这是真的话,那张绣排名第六也不为过。

第七名:张翼张翼最早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靠刘备,张翼一个回合突袭刘聩而斩杀对方,还曾经数个回合战平了姜维,张翼还与王平联手击退了姜维,张翼最后数个回合被魏将徐质击败,张翼虽然参与了很多战争,但并没有特别的战绩,只能算个平庸的将领,因此排第七名。

第八名:张嶷张嶷在三国演义中的战绩,只有数个回合败在于孟获的妻子祝融夫人刀下,还被飞刀击伤了左臂,之后与魏将王双交手,先是平手,后来还是被王双打伤了,因此,张嶷以两战两败的战绩排在第八名。

赤璧之战

赤壁之战的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从正史到演义,从戏曲到影视,都把这场规模浩大的古代战争,渲染得丰富多姿,波澜壮阔。赤壁鏖兵是意义重大的战略决战,战争的开端,是孙刘两家的生死存亡;战争的进程是如何以弱胜强;战争的结局,奠定了三分天下各占一方。历史的本身情节就十分生动,又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就更加热闹非凡。像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黄盖诈降、诸葛借风、火烧战船、败走华容等一连串的精彩故事,久已深入人心,就连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也都会说:“周瑜打黄盖— 愿打愿挨”可见其影响之深广。

赤壁怀古之作,最著名的便是一诗、一词、一赋。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的名作。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赋都是苏东坡的。虽汪胡侍然是在同一个地方,缅怀同一件事情,但却有着不同的意蕴和情致。比较而言,杜诗写得清丽俊逸,贵在巧思;苏词则写得雄浑豪放,气势磅礴。杜牧完全避开了正面,既不写景也不叙事,而是通过一份战争遗产来引发怀古之情,让人们想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然后却陡然一转,从反面去假设战争的另一种结局,其妙处尽在于此。咏史不落窠臼,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这正是小杜七绝的特点。

苏轼的词写得豪迈壮阔,雄奇无比,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为一体,从正面着笔直入主题。一开始就以非凡的气魄,极力把时空扩展开来,立刻就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人正兀立岸边,望浩浩之长江,叹悠悠之历史;对巍巍之赤壁,涌翩翩之浮想。他写出了壮丽的景色,惊涛拍岸,飞珠溅雪,汹涌澎湃,气象万千;他写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使雄姿英发的周瑜在他的遥想中出现,如见其音容笑貌;他写出了深沉的感慨,在昂扬激越的词句后面,分明是无奈的苦涩,压抑的情怀。这首词气势之宏大是前无古人的,是苏词及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其雄刚超迈足以傲视古今。

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之文体,它始于先秦,盛于汉魏,源远流长,不绝于历代。古赋接近于诗,班固曾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虽然字不分行,但一般都是句式整炼而协韵,有别于诗的是“不歌而诵”,即是不便咏唱的诗。至唐宋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产生了词情并茂,声韵和谐,骈散揉合,长短错落的文赋,《赤壁赋》即是文赋中的代表性名篇。其构思之精巧、立意之高远、谋篇之严谨、词采之清丽,韵味之隽永、气脉之顺畅,都是卓立古今,罕见其匹的。

还是先让我们进入他的心灵轨迹吧:

“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赋的开端记述简明,似乎仅为点明时令,说清地点,交待人物而已。看做握似平淡无奇,却尽得谋篇布局困吵之妙,仿佛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在战斗打响之前的排兵布阵,显示其运筹帷幄之才。你看他安排好赤壁之地,来引发怀古之情;布置下苏子与客,以展开双方的议辩;让微风来增强动感,并将使游兴升华;给秋水赋予重要使命,不单单是环境、情趣的需要,还是后来争辩之议题;他还埋伏下了酒和船,不时在关键之处来接应。就差一个重要角色没有出来,那就是月亮!不过他已经在呼唤了,不是正在诵明月之诗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是品月的高手,谁人不知他的《水调歌头》?果然,随着月的出现,整个情调为之一变。她冉冉升起于东山之上,宛如在协奏曲中,小提琴拉响了明亮的主旋律,她徘徊于斗牛之间,使夜空更显得深邃幽远;她把清冷的光洒向了秋水,使江面更增添空旷茫然。至此,苏轼已经布下了如诗的梦境,以便把情感升华到沸腾的顶点。突然,他又忽发奇想,魔法般地使船缩小,变成一叶芦苇飘浮于万顷之茫然。他把自身缩小正是为了反衬江天的浩瀚,又让风来吹送轻舟,拂荡衣袂,浩浩乎,飘飘然,如梦如烟,怎不让人身心俱醉,晃若登仙?写到这里完成了第一段落,而这仅仅是一个精彩的发端。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寂静的夜,浩渺的江、弥漫的雾气。晚风习习、皓月千里、随轻舟而荡漾的思绪,行文到此,已经是情景相生,意趣皆俱,游乐尽兴,往下还写什么呢?这不已经是一篇很好的游记?不,苏轼的目的远不止此!他以游写景,即景生情,是为了由情入理,然后还要因理而议,并在议论中阐述哲理,揭示主题,这才是他的全部用意。你看,苏子与客对同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感受,一个痛饮放歌,豪情洋溢;一个托声箫管,流露出哀怨与悲戚。那断肠的箫声,文中连用了六种比喻,真是凄凉、悱恻、揪心之极!可是,为什么呢?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话不用别人来问,苏轼自己就首先发问了:“何为其然也?”有问必有答,这很自然地就引出下文,整个第三段落,都是客人在申述悲之由来,他的满腹惆怅,首先是由于吊古伤今,由赤壁联想到曹操,想到他的文治武功,想到他的英雄一世,想到他当年在此的赫赫声威,如今他又在哪里呢?如果仅有这种怀古之叹,来作为悲的由来,那是太不够了!先别忙,这仅是第一层意思,好戏还在后头。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他又在缩小自己了,变成了极平凡的小人物,然后再去和历史上的大人物比较。请看,连英雄豪杰都难免被时光所淹没,像你我这样的等闲之辈就更不值一提了,难道还不可悲吗?这已经不是替古人担忧了,而是联想到自己,在这“无才可去补青天”的王权社会里,纵有鸿鹄之志,又能如何?这应该是他的心里话。这种对比所引伸出的结果,更是叹人生之短暂,羡大自然之永存,他幻想着去与神仙为侣,却拥抱宇宙达到永恒,但绝无实现的可能。愿望破灭了,因此,才托遗响于悲风。到这,那悲的由来才算写够了!这段客之所言给全篇的文势造就了跌宕,形成了波澜,从而逼出了畅谈哲理的第四段,那才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呢。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首先把话题扣紧在水和月上,并以水之川流,月之盈亏,来讲述变与不变之哲理,这正是全篇的题旨。其实,所谓的“客”无非是一种假托,虚拟人物来制造议论的话题,这是中国古赋的传统手法,就像司马相如笔下的子虚、乌有先生一样。他这番“变与不变”的阐述是全文的意脉之所归,早就在这里等着呢!前面的泛舟之乐,箫声悲鸣,客之发议,都是在一步步地往这引,如笋剥壳,如茧抽丝,逐层深化,终于至此,这是多么缜密精湛的艺术构思啊,“立片言以居要”,妙就妙在这里!”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东坡居士的“变与不变”之妙理,还只是思想认识上的旷达,欲解脱精神上的苦闷,还需有行为上的超逸,于是他又以“风月本无价,山水自有情”来劝慰‘客’,应该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胸襟自会开阔,忘却一切荣辱得失。这实际上是他给自己开出的药方,当时,苏轼正处于仕途逆境,刚刚因为“鸟台诗案”而被捕下狱,险些丢了性命。由湖州知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仍是待罪之身,限定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官场失意,抱负成空,这是他悲之由来。但另一方面,他在黄州虽躬耕垄亩,处境艰辛,而豪旷不异于往日,常与田父野老交游,在谈笑中将尘俗权贵视如草芥,这是他乐观开朗的性格所决定的。因此,《赤壁赋》中主客的所述的悲观与达观,表露的都是他自己的情怀,假托于主客,无非是在表演一出精彩的自拉自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最后一段的结尾,写得简短精炼,但却在情感上再起波澜,并能关照全局且留下隽永的余味。由于苦闷暂得解脱,故“客喜而笑”,从而完成了全文的由乐而悲、再从悲到喜的情绪转换。由开始的泛舟到最后的枕舟,由月出东山到东方既白,首尾呼应之妥贴,浑然天成。再看那酒杯,从“举酒属客”到“饮酒乐甚”,进而“洗盏更酌”,直至“杯盘狼籍”,好一件贯串道具,正体现了匠心之巧。那最后的一句更有意思,虽然只是平淡地说:“他们躺在船上就睡着了,连天亮都不知道”,但游乐尽兴之意却跃然纸上,还用明说吗?总览全篇则可领悟,东坡文章果然似行云流水,纵横多姿。他那超凡之笔很从容地就达到了化景物为情思,融哲理于诗意,将压抑之情包容于旷达之想,极尽神妙。难怪明代有学者叹服地说:“古今之文,至东坡先生无余能矣!”推崇之情,无以复加。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的名字是光芒四射的,他不仅文章盖世,还是个诗书画全才。即便是饮食养生之道,他也不比后世的营养专家差。他很崇拜韩愈,称颂韩文公是“文起八代之衰”。但后人评价唐宋八大家时,却有:“诗到苏黄尽”之叹。他的词,一扫晚唐、五代浮艳之风,开创了豪放词派之宗,与辛弃疾之词并称“苏辛体”,在书法方面,他长于行楷,用笔丰腴跌宕,有烂漫之趣,与米芾等合称宋代书法四大名家;他擅长画竹,并喜作怪石枯木,论画主张神似,为文人画之倡导者,“胸有成竹”的典故正是他的名言。在文章、诗、词、书、画五项中,他是全能冠军,多才多艺,历代罕见。

值得称道的是,在唐宋八大家之中,苏氏一门就占了三个。其父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文章泰斗,在文学史上都有着辉煌地位,一门三杰,传为美谈,清代选编的总集《古文观止》,从先秦到明末,选了又选,挑了又挑,收了文章二百二十二篇,而苏氏父子竟占了二十四篇,可见他们爷仨的份量。为了对三苏加以区别,他们兄弟俩被人们称为大苏、小苏,其父则被称之为老苏。

尽管苏氏父子名高天下,才冠当时,但居官却均未显达。苏洵仅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县主簿等微职,大小苏兄弟虽同科登第,但仕途都很坎坷,屡遭厄运,几经谪贬,经常处于逆境。苏轼在黄州写《赤壁赋》的时候,正是他最倒霉的时候,生活也较为贫苦,他曾在诗中写道:“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诗中所说的东坡,便是他筑室自居的宅东之土坡,他那永垂后世的雅号——东坡居士,就是这么来的。

历史有时也会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那个曾被唐宋两大诗人吟咏过的黄州赤壁,其实并非“三国周郎赤壁”,原来在湖北省境内有几处赤壁,除黄州之外,还有武昌县西南,嘉鱼县东北,蒲圻县西北三处,都叫赤壁,杜牧在四十岁的时候,曾任黄州刺史,他所咏的《赤壁》与苏轼所游之处,是同一个地方,经考证,当年周瑜大破曹兵,火烧战船之处是蒲折西北的长江南岸,对面便是曹操败走的鸟林。苏轼对此也许未必全然不知,所以他词中才特意点明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等于宣布了“我是听说的,借以抒怀罢了!”。不过,历史既然造就了名人,名人反过来也能造就历史。真实的赤壁也许只是杀戮的见证,在此已无多大的意义,而苏轼笔下的赤壁,已然是精神的升华,唤起了后人无尽的遐思和感悟,人文的美学价值便在于此。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正式将黄州赤鼻矾定名为“东坡赤壁”,并在那里修了二赋堂等建筑,以纪念那位伟大的文豪。

作者:笑波,长沙市人。人文科学工作者。现任湖南省某杂志社文化总监,作品散见于中外报刊,写作以散文、杂文和评论为主。

来源:国际在线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所写。两文意境高远,文采斐然,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堪称千古绝唱。《前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秋夜清幽旷渺的优美景色及夜月泛舟的飘逸兴致,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发表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通过对明月与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后赤壁赋》描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作结,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逗人遐思。古人曾称赞说:“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下面就两文的一些特点作比较分析。

一、两文的相似点

1、文章体制上相同。

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它兼具诗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节。到宋代赋已趋于散文化。前后《赤壁赋》都属于赋体,而且都采用了“以文为赋”的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趣。它们都有固定的节奏与较为宽泛的音韵,语句上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在整齐的对偶句中显示了多姿的美感,加上音节自然流畅,文势充沛,给人强烈的美感。不仅如此,苏轼用散文笔法纵横自如地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他那** 恣肆、雄伟奇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其丰富的想象之下更显出特殊新奇的意味。

2、 蕴含的情感一致。

两篇赋都以游乐为主题,一游后再游,都能归结到享受江山美景的乐趣,表现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虽然不能排除作者的这种超脱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慰藉和排遣,在超逸的背后和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两文写游玩之乐,际遇之悲,解脱之情,字里行间都跳跃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身影。这样看来,林语堂的话就值得人细细思考玩味:“这两篇赋之出名不无缘故,绝非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与表明。”

3、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

两文在艺术上的高品位,主要体现在景、情、理的高度融合,诗情到哲理的升华和凝聚,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阅读两文,不管是前《赤壁赋》还是后《赤壁赋》,你都会觉得自己是处于月光水色的笼罩之中,在聆听一个哲人向你阐述人生的道理。难怪《古文观止》里评论说“前后《赤壁赋》不啻一部《南华》”,意思是说,《赤壁赋》完全可以当作道家的《南华经》来读,因为它们在写景抒情中,处处流露着对人生哲理的参悟。

二、两文的不同点

1、描写的时令景色不同。

苏轼于元丰五年七月游览黄州赤壁,写下前《赤壁赋》,三月后重游写下后《赤壁赋》。从时令上看,前文字字秋色,后文句句冬景。就景色而言,前文写泛舟所见,让人赏心悦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绘出秋江的清朗和澄净。“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茫茫的雾气、江水、夜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不由得人不陶醉其中。后文景色同是写月夜,却险怪可怕,“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木枯石瘦,令人惊恐悲哀,黯然神伤,下文又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主要写岸上所见,由“履馋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等奇景至“适有孤鹤”、“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更加渲染了恐怖的气氛。

2、内容侧重点不同。

前文开头便描绘出一幅安谧、宁静的自然画面,接着以主客问答的手法,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怀。“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同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可以说,在内容上,前文重在阐发哲理,这也是苏轼“议论入诗”的文学主张在创作中的体现。

后文写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曲折起伏。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最后写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可以说,后文重在叙事写景。元代文学家虞集非常推崇后文的写景成就,认为“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章法。末有道士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 。

3、心境追求上不同。

封建社会的“士”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同风雨中的一叶扁舟,所以他们有时用儒家的入世观念激励自己,有时又用老庄的出世观念来安慰自己,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一道独特的风景。前文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作者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也含有佛老思想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但主调上是旷达乐观的。后文写到孤鹤掠舟,“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而仙鹤是沿用已久的道家象征,如此幻境幻想表现的是苏轼试图拿起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心灵,保持乐观的情绪,应对人生的坎坷,是道家文化使他在人生的疾风暴雨面前自我调适,超然旷达而不封闭自虐、怨无尤人。这也是前人评述前后赤壁赋“不啻一部南华”的原因所在。而与前文相比,后文略为虚无缥缈,更多流露出遗弃尘世的思想。

以上从相似点与不同点两方面比较分析了前后《赤壁赋》的特点,而实际上,正如林西仲所说:“若无前篇,不见后篇之妙;若无后篇,不见前篇之佳。”这样看来,认为前后《赤壁赋》是苏轼散文中的“双璧”应该是不为过分。

附耳低言什么意思?

词目

附耳低言

发音

fù ěr dī yán

释义

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引用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 附耳低言 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攸曰:“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操然之。唤降将吕旷、吕翔, 附耳低言 如此如此。吕旷等引军数十,直抵关下,叫曰:“吾等原系袁...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福曰:“彼若尽提兵而来,樊城空虚,可乘间夺之。”玄德问计。福 附耳低言 如此如此。玄德大喜,预先准备已定。忽报马报说:“曹仁引...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档培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杨春问道:“如何苦计?”汪庆朱武 附耳低言 说道:“只除恁地……”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 《水浒传》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方丈。长老邀员外向客席而坐。鲁达便去下首坐禅椅上。员外叫鲁达 附耳低言 :“你来这里出家,如何便对长老坐地?”... 《水浒传》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朋友之意,不可相阻。”三阮方才受了银两。一齐送出庄外来。吴用 附耳低言 道:“这般这般,至期不可有误。”三阮相别了,自回石碣村... 《西游记困蠢握》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 附耳低言 ,不知说了些什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 《西游记》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坊人家,各设一鹅笼,都藏小儿在内。此事不明,故敢动问。”驿丞 附耳低言 道:“长老莫管他,莫问他,也莫理他、说他。请安置,明早...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生一难者。”这揭谛得令,飞云一驾向东来。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 附耳低言 道:“如此如此,谨遵菩萨法旨,不得违误。”八金刚闻得此...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警谜语妻妾谏痴人 ...,说道:“你们两个人商量些什么,瞒着我么?”贾芸便将贾环的话 附耳低言 的说了。王仁拍手道:“这倒是一种好事,又有银子。只怕你... 《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盛从同船家都不在此么?”蘧公孙道:“他们都上岸去了。”王惠 附耳低言 道:“便是后任的南昌知府王惠。”蘧公孙大惊道:“闻得老...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一条红搭包来,叫他除了方巾,脱了衣裳,就将这一套行头穿上。 附耳低言 ,如此如此,不可有误。把他送在班房,潘三拿着衣帽去了。... 《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说罢开了宅门勿匆出去了。出去会见那二府,拿出一张牌票来看了, 附耳低言 了几句,二府上轿去了,差官还在外侯着。向太守进来,亲戚... 《隋唐演义》第16回 报德祠酬恩塑像 西明巷易服从夫 ...,左首二人,带一匹黄骠马。右首二人,捧两根金装锏。伯当近叔宝 附耳低言 :“往年兄长出外远行,就是这等打份?”叔宝暗暗摇手,叫... 《隋唐演义》第17回 齐国远漫兴立球场 柴郡马挟伴游灯市 ...一匹缎彩、一对银花,我可踢得动么?”这些话不过二人 附耳低言 ,却被那圆情的听得,捧行头下来道:“那位爷请行头?”李... 《隋唐演义》第23回 酒筵供盗状生死无辞 灯前焚捕批古今罕见 ...哥,不是饮酒的事。”叔宝道:“有什么紧要的说话?”樊虎与叔宝 附耳低言 :“小弟方才西门朋友邀去吃酒,人都讲翻了,贾润甫家中到... 《二刻拍案惊奇》卷之五 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 ...一伙人。”观察禀道:“无赃无证,从何缉捕?”大尹叫何观察上来 附耳低言 ,把中大人所传衣领针线为号之说说了一遍,何观察道:“恁...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 王渔翁舍镜崇三宝 白水僧盗物丧双生 ...个黄巾力士听使用,力士向前声喏。五客内中一个为首的唤到近前, 附耳低言 ,不知分付了些甚么,领命去了。须臾回覆,背上负一大布囊... 《残唐五代史演义》第三十一回 存孝病挟高思继 ...吾思一计,使存孝死无葬身之地!”君利便问:“计将安出?”存信 附耳低言 数句,只消如此如此。君利曰:“此计甚妙,可急行之!”商... 《隋唐两朝志传》第三回 窦建德兵杀郭绚 ...可动。我选精兵七千,径去迎敌官军,自有斩郭绚之计。”遂向士达 附耳低言 ,汝可如此如此。士达大喜,即取所虏之人,诈称建德妻子,... 《隋唐两朝志传》第二十三回 凌敬义说杨义臣 ...下剽掠,足下收得此辈,同回夏国,助振军威,足能灭许矣。”义臣 附耳低言 ,不过数语,凌敬点头,随即辞别回去。丽泉诗云:隋国群雄... 《隋唐两朝志传》第二十五回 刘黑闼智赚范愿 ...嘱,教大王若得此人相助,不愁化及不灭。”建德问是甚人,敬向前 附耳低言 ,不过数语,建德连声叹曰:“虽战国之孙吴、汉之张良、蜀... 《清史演义》第七十回 闻国丧长悲国士 护慈驾转忤慈颜 ...,弈又与他密议一番,安得海颇有小智,竟想出一个妙法,与弈 附耳低言 。弈眉头一皱,似乎有不便照行的意思。复经安得海细说数...

精通三国者请进,恭候~`

1.蜀

刘备-关羽.张飞(义兄弟)-刘禅(亲子)-诸葛亮(尊重)-孙尚香(夫妇)-赵云(尊重)

关羽-关平(亲子)-张飞.刘备(义兄弟)-曹操(恩情)

张飞-星彩.张苞(亲子)关羽.刘备(义兄弟)诸葛亮-(佩服)马超-(友好)

赵云-刘备(君主)-刘禅(舍身)-庞统(友好)诸葛亮-(尊重)关羽.张飞(友好)

马超-庞德(部属)-刘备(恩情)

黄忠-刘备(恩情)魏延(命救)-严颜(友好)

诸葛亮-刘备(君主)-刘禅(辅佐)-姜维(师徒)-月英(夫妇)-庞统(同门)-赵云(信赖)

姜维-诸葛亮(师徒)-夏侯霸(友好)-刘备(君主)

魏延-黄忠(友好)-刘备(恩情)

月英-诸葛亮(夫妇)

庞统-诸葛亮(同门)-刘备(恩情)-赵云(友好)

曹操-夏侯敦.夏侯渊.曹仁(从兄弟)-曹丕(亲子)-张辽(信赖)-典韦(命救)许诸(护卫)-关羽(尊重)

夏侯敦-曹操.夏侯渊(从兄弟)

夏侯渊-曹操.夏侯敦(从兄弟)-张郃(友好)-星彩(孙盯羡早女)

曹丕-甄姬(夫妇)-司马懿(友好)-曹仁(信赖)

张辽-关羽(恩情)曹操(君主)-吕布(君主)

曹仁-曹操(堂兄弟)-庞德(友好)-曹丕(友好)

张郃-夏侯渊(友好)-司马懿(友好)

司马懿-曹丕(友好)

典韦-曹操(君主)-许诸(友好)

许诸-曹操(君主)-典韦(友好)

庞德-曹操(恩情)-马超(君主)-曹仁(信赖)

甄姬-曹丕(夫妇)-袁熙(夫妇)

徐晃-关羽(崇拜)-满庞(友好)

孙坚-孙策.孙权.孙尚香(亲子)-黄盖(信赖)

孙策-孙权.孙尚香(兄妹)-大乔(夫妇)周瑜(义兄弟)太史慈(好敌手)

孙权-周泰(命救)吕蒙(佩服)陆逊(信赖)

孙尚香-刘备(夫妇)黄盖-孙坚(君主)周瑜(信赖)

吕蒙-陆逊(友好)陆逊-吕蒙(友好)孙策(女嫁)甘宁(友好)

甘宁-凌统(友好)凌统-甘宁(友好)凌操(亲子)

太史慈-孙策(好敌手)孔融(义理)周泰-孙权(君主)

大乔-孙策(夫妇)小乔(姊妹)小乔-周瑜(夫妇)大乔(姊妹)

吕布-貂蝉(爱慕) 董卓-貂蝉(爱慕)吕布(义子)

袁绍-袁熙.袁谭(亲子) 张角-张宝.张粱(兄弟)

孟获-祝融(夫妇)诸葛亮(佩服)

不良关系

诸葛亮-魏延(不信) 关平-吕蒙(杀父) 刘备-孙权(杀弟)

曹操-司马懿(不信)陶谦(杀父) 夏侯渊-黄忠(敌手)

孙尚香-赵云(??) 周瑜-诸葛亮(惧怕)

2.董卓:第九回,死于吕布。

吕布:第十九回,死于曹操。详见原著。

3.三国演义 全武将单挑谱

注: 1. 标明的数字有时候实际是“不三合”,“不十合”等等,都以3合、10合计 2. 有时候是“十余合”,“100余合”等等,也都以10合、100合计 3. 不详是指书中没有说明,但估计在几回合到几十回合之内,一般不会太久 4. 名字前有*号的指平手

章回 胜利方 失败方 回合数 备注

1 张飞 邓茂 1 死亡

1 关羽 程远志 1 死亡

2 张飞 高升 不数合 死亡

2 刘备 张宝 1 带伤(射后面,发箭中左臂)

2 朱隽 韩忠 1 死亡(乱军中射杀)

2 孙坚 赵弘 1 死亡(从城上飞身杀弘)

2 刘备 孙仲 1 死亡(射后面)

4 董卓 伍孚 1 被擒(欲暗杀)

5 程普 胡轸 不数合 死亡

5 *华雄 *孙坚 2 平手(射正面,孙放2箭被躲)

5 华雄 祖茂 1 死亡

5 华雄 俞涉 3 死亡

5 华雄 潘凤 数合 死亡

5 关羽 华雄 不详 死亡(以弓手身份突袭)

5 吕布 方悦 5 死亡

5 吕布 穆顺 1 死亡

5 吕布 武安国 10 带伤(砍断手腕)

5 吕布 公孙瓒 不数合 败走

5 *吕布 *张飞 50 平手

5 *吕布 *张飞、关羽 30 平手

5 刘关张 吕布 数合 败走

6 吕布 夏侯敦 数合 败走

6 徐荣 曹操 1 带伤(射后面,中肩膊)

6 夏侯敦 徐荣 数合 死亡

6 黄盖 蔡凯雀瑁 数合 打中

7 颜良 耿武 1 死亡(欲暗杀袁绍)

7 文丑 关纯 1 死亡(欲暗杀袁绍)

7 文丑 公孙瓒 10 败走

7 *赵云 *文丑 50~60 平手

7 鞠义 严纲 1 死亡

7 赵云 鞠义 不数合 死亡

7 韩当 张虎 30余合 力怯(吃惊被杀)

7 孙策 陈生 1 死亡(射正面)

7 程普 蔡瑁 不数合 败走

7 *孙坚 *吕公 1 平手(吕公诱敌)

7 黄盖 黄派携祖 2 生擒

8 *董卓 *吕布 1 布打卓戟落地

10 马超 王方 不数合 死亡

10 马超 李蒙 1 生擒

11 管亥 宗宝 不数合 死亡

11 关羽 管亥 数十合 死亡

11 *张飞 *于禁 数合 平手

11 *臧霸 *乐进 30余合 平手

11 *夏侯敦 *张辽 不详 平手

11 吕布 于禁、乐进 数合 败走

11 张辽、臧霸 吕虔、曹洪 不详 不利

11 典韦 郝曹成宋 不详 败走

12 典韦 侯成 不详 败走

12 典韦 高顺、侯成 不详 败走

12 典韦 何仪副元帅 3 死亡

12 曹洪 何曼 40~50 死亡(拖刀计杀之)

12 李典 黄劭 1 生擒(突袭)

12 许褚 何仪 1 生擒

12 *典韦 *许褚 约几百合 平手

12 许褚 李封 2 死亡

12 吕虔 薛兰 1 死亡(射后面)

12 *吕布 *许褚 20 平手

12 典许夏夏李乐 吕布 不详 败走

12 乐进 成廉 1 死亡(射杀)

13 *李觖 *郭汜 10 平手

13 徐晃 崔勇 1 死亡

14 徐晃 李乐 1 死亡

14 许褚 李惺 1 死亡

14 许褚 李别 1 死亡

14 *许褚 *徐晃 50余合 平手

14 *关羽 *纪灵 30 平手

14 关羽 荀正 1 死亡

14 张飞 曹豹 3 败走(后赶上杀死)

15 *黄盖 *张英 不数合 平手

15 *孙策 *太史慈 100 平手

15 *太史慈 *程普 30 平手

15 孙策 于糜 3 生擒(后挟死)

15 孙策 樊能 1 死亡(喝死)

15 陈武 张英 1 死亡(背后杀)

15 蒋钦 陈横 1 死亡(射杀)

15 孙策 严舆 1 死亡(飞剑砍之)

15 *太史慈 *王朗 不数合 平手

15 *黄盖 *周昕 不详 平手

15 孙策 周昕 1 死亡

16 *吕布 *张飞 100余合 平手

17 吕布 李丰 3 带伤(刺伤手)

17 夏侯敦 桥蕤 3 死亡

17 许褚 张先 3 死亡

18 夏侯敦 高顺 40~50 败走

18 夏侯敦 曹性 1 死亡(中性冷箭,性未提防)

19 许褚 孙吴尹昌 不详 败走

19 陈宫 曹操 1 射中麾盖

19 张飞 郝萌 1 生擒

21 张飞 纪灵 10 死亡(大喝一声)

22 关羽 王忠 不详 生擒

22 张飞 刘岱 1 生擒

25 *关羽 *夏侯敦 10余合 平手(夏侯诱敌)

25 颜良 宋宪 3 死亡

25 颜良 魏续 1 死亡

25 颜良 徐晃 20 败走

25 关羽 颜良 1 死亡(方欲问时)

26 文丑 张辽 1 射中头盔战马(射正面有提醒)

26 文丑 徐晃 不详 败走(料敌不过)

26 关羽 文丑 3 死亡(心怯而走,羽马快杀之)

27 关羽 孔秀 1 死亡

27 关羽 孟坦 3 死亡(马快)

27 关羽 韩福 1 死亡(中福冷箭)

27 关羽 平喜 1 死亡(步战)

27 关羽 王植 1 死亡

27 关羽 秦琪 1 死亡

28 *关羽 *夏侯敦 10 平手

28 关羽 蔡阳 不详 死亡

28 赵云 裴元绍 1 死亡

28 赵云 周仓 不详 带伤(中三枪)

30 *张辽 *张合 40~50 平手

30 *许褚 *高览 不详 平手

30 徐晃 韩猛 不详 败走

30 张辽 蒋奇 1 措手不及

31 袁尚 史涣 3 死亡(翻身背射)

31 *赵云 *许褚 30 平手

31 *赵云 *许褚于禁李典 不详 赵云全身而退

31 高览 刘辟 3 死亡

31 赵云 高览 1 死亡(冲阵而来)

31 赵云 张合 30余合 败走

31 张飞 夏侯渊 未知 奋力杀退

32 张辽 袁尚 3 大败而走

32 徐晃 汪昭 不数合 死亡

32 袁尚 袁谭 不详 大败

32 许褚 尹楷 1 死亡(措手不及)

32 张辽 沮皓 3 大败(射后面杀之)

33 许褚 许攸 1 死亡(非战阵)

33 徐晃 彭安 不数合 死亡

33 曹洪 袁谭 不详 死亡(奋威杀之)

33 张辽 蹋顿 不详 死亡

34 赵云 张武 3 死亡

34 张飞 陈孙 1 死亡(大喝一声)

35 赵云 吕旷 不数合 死亡

35 张飞 吕翔 1 死亡(措手不及)

36 赵云 李典 约10数合 败走(料敌不过)

38 甘宁 凌操 1 死亡(射杀)

38 孙高傅婴 为览、戴员 1 死亡(席间先后杀之)

38 潘璋 苏飞 不数合 生擒

39 甘宁 黄祖 1 死亡(射后面)

39 *赵云 *夏侯敦 数合 平手(云诈败)

39 张飞 夏侯兰 不数合 死亡

41 *魏延 *文聘 不详 平手

41 赵云 淳于导 1 死亡

41 赵云 夏侯恩 1 死亡

41 赵云 晏明 3 死亡

41 *赵云 *张合 约10余合 平手

41 赵云 马延张凯焦张 不详 败走

42 赵云 钟缙 3 死亡

42 赵云 钟绅 1 死亡

42 张飞 夏侯杰 0 死亡(惊死)

45 甘宁 蔡曛 1 射杀

48 曹操 刘馥 1 死亡(刘无兵器)

48 韩当 焦触 1 死亡

48 周泰 张南 1 死亡

49 张辽 黄盖 1 带伤(冷箭)

50 甘宁 马延张凯 1 死亡(先后杀之)

50 *赵云 *张合徐晃 不详 平手(云不追赶)

50 *张飞 *许褚张辽徐晃 不详 平手(许褚骑无鞍马)

51 *丁奉 *牛金 4~5 平手(丁诈败)

51 曹仁 徐盛 不详 不能抵当

51 曹仁牛金 蒋钦 不详 被冲散

51 *甘宁 *曹洪 20 平手(洪诱敌)

51 *韩当 *曹洪 30 平手(洪诈败)

51 *曹仁 *周泰 10 平手(仁诈败)

52 张飞 刑道荣 不数合 败走

52 赵云 刑道荣 1 死亡(刺斜里杀出)

52 张飞 刘贤 1 生擒

52 赵云 陈应 4~5 败走(后生擒)

53 张飞 金旋 1 吓走(飞大喝一声)

53 巩志 金旋 1 射中

53 关羽 杨龄 3 死亡

53 *关羽 *黄忠 100 平手

53 *关羽 *黄忠 50~60 平手

53 *关羽 *黄忠 30 平手(黄射中羽盔缨)

53 *张辽 *太史慈 70~80 平手

53 李典 宋谦 1 死亡(射中)

56 *张合*徐晃 *夏侯渊 1 比射箭平手

58 马岱 钟繇 不1合 大败

58 庞德 钟进 1 死亡(措手不及)

58 马超 于禁 8~9 败走

58 马超 张合 20 败走

58 马超 李通 数合 死亡(马超奋威)

58 马超 曹洪 40~50 气力不加

58 庞德 曹永 1 死亡

58 夏侯渊 成宜 1 死亡

59 *马超 *许褚 100+100+30 平手

59 马超 侯李梁马杨 不详 马梁死余者遁(步战)

59 *马超 *于禁 1 于射马后面,躲过,中李堪

61 张飞 周善 1 死亡(步战)

61 *许褚 *韩当周泰 30 平手

62 刘封 杨怀 1 生擒(席间)

62 关平 高沛 1 生擒(席间)

62 *魏延 *泠苞 30 平手

62 黄忠 邓贤 1 射中

62 黄忠 泠苞 不详 败走

62 *黄忠 *泠苞 10 平手

63 魏延 泠苞 不数合 生擒

63 张飞 严颜 10 生擒(严举手无措)

64 *张飞 *张任 10余合 平手

64 *张飞 *张任 10 平手

64 赵云 吴懿 1 生擒

64 张翼 刘聩 1 死亡(突袭)

65 马超 姜叙杨阜 不详 败走

65 马超 杨阜及7人 不详 杨带伤余者死

65 *黄忠 *李严 40~50 平手

65 *黄忠 *李严 10 平手(忠诈败)

65 魏延 马岱 10 败走(回身射中魏左臂)

65 张飞 马岱 10 败走

65 *张飞 *马超 100+100+20 平手

65 赵云 刘聩马汉 不详 死亡

67 许褚 杨昂杨任 不详 败走

67 *夏侯渊 *杨任 不数合 平手

67 张合 杨昂 不详 死亡

67 夏侯渊 昌奇 3 死亡

67 夏侯渊 杨任 30 死亡(渊用拖刀计)

67 *庞德 *张合 数合 平手

67 *庞德 *夏侯渊 数合 平手

67 *庞德 *徐晃 3~5 平手

67 *庞德 *许褚 50 平手

67 许褚 张卫 不详 死亡

67 甘宁 朱光 1 打倒(城战)

67 *甘宁 *乐进 不数合 平手(进诈败)

68 *张辽 *凌统 50 平手

68 *凌统 *乐进 50 平手

68 甘宁 乐进 1 射中面门

68 庞德 陈武 不详 死亡(陈袍袖被树株抓住)

69 耿纪 王必 1 射中肩膊

69 曹洪 任夔 3 死亡

70 *张合 *张飞 20 平手

70 *张合 *张飞 30~50 平手

70 张合 雷铜 不详 死亡(先诈败后复回)

70 *张合 *张飞 10 平手

70 张合 孟达 不详 大败

70 *张合 *黄忠 20 平手

70 *黄忠 *韩浩夏侯尚 10 平手(忠诈败)

70 黄忠 韩浩 1 死亡

70 严颜 夏侯德 1 死亡

71 夏侯渊 陈式 不详 生擒

71 黄忠 夏侯尚 1 生擒

71 黄忠 夏侯尚 1 带伤(射后面)

71 *黄忠 *夏侯渊 20 平手

71 黄忠 夏侯渊 1 死亡(大喝一声,措手不及)

71 赵云 慕容烈 1 死亡

71 赵云 焦炳 1 死亡

71 赵云 张合徐晃 0 不敢迎敌

72 张飞 许褚 不数合 受伤(许酒醉)

72 曹彰 刘封 3 大败

72 曹彰 吴兰 不数合 死亡

72 魏延 曹操 1 射中

72 庞德 魏延 不详 奋力战退魏延

73 *廖化 *翟元 约十合 平手(化诈败)

73 关羽 夏侯存 1 死亡

73 关平 翟元 1 死亡(赶上杀死)

74 *庞德 *关平 30 平手

74 *庞德 *关羽 100余合 平手

74 庞德 关羽 50 关中箭(还亏关平提醒)

74 关羽 成何 1 死亡(射落水中)

74 周仓 庞德 1 生擒(撞落水中)

76 关平 徐商 3 大败

76 关平 吕建 5~6 败走

76 *关平 *徐晃 3~4 平手

76 徐晃 关羽 80 右臂少力

76 关羽 蒋钦 3 败走

77 关羽 潘璋 3 败走

79 刘封 孟达 3 败走

82 张苞 谢旌 30 败走

82 *张苞 *李异 20 平手

82 潭雄 张苞 1 射中马(冷箭)

82 关兴 李异 1 死亡(突袭)

82 关兴 孙桓 30 大败

82 张苞 谢旌 不详 死亡(乱军中相遇)

82 关兴 谭雄 不详 生擒

82 张苞 崔禹 1 生擒

83 黄忠 史迹 3 死亡

83 黄忠 潘璋 数合 料敌不过

83 马忠 黄忠 1 射中

83 张苞 夏恂 1 死亡

83 关兴 周平 1 死亡(大惊,措手不及)

83 关兴张苞 韩当周泰 0 不敢迎敌(慌退入阵)

83 沙摩可 甘宁 1 射杀(射后面,甘宁带病)

83 关兴 潘璋 1 死亡(步战,潘被吓坏)

84 傅彤 淳于丹 不详 败走

84 赵云 朱然 1 死亡

84 周泰 沙摩可 20 死亡

85 朱桓 常雕 3 死亡

86 丁奉 张辽 1 带伤(射正面,中腰,后死亡)

87 魏延张翼王平 鄂焕 不详 生擒

87 鄂焕 雍闿 1 死亡(措手不及)

87 鄂焕 朱褒 1 死亡(突袭)

87 赵云 金环三结 1 死亡

87 魏延 孟获 不详 生擒(孟获无马)

88 马岱 忙牙长 1 死亡

90 祝融夫人 张嶷 不数合 带伤(飞刀中左臂)

90 *祝融夫人 *赵云 不数合 平手(云诱敌)

90 *祝融夫人 *魏延 不详 平手(云诱敌)

90 马岱 孟获 1 生擒(孟措手不及)

92 赵云 韩英 3 死亡

92 赵云 韩瑶韩琼韩琪 少时 琪中枪琼中箭瑶被生擒

92 赵云 韩德 3 死亡

92 张苞 薛则 不详 死亡

92 关兴 董禧 1 死亡

92 张苞 崔谅 1 死亡(突袭)

92 王平 夏侯懋 1 生擒

93 *赵云 *姜维 不数合 平手

93 *姜维 *张翼 不数合 平手

93 王平张翼 姜维 不详 力穷抵敌不住

93 孔明 王朗 0 骂死

94 越吉元帅 关兴 不详 关胆寒抵敌不住

94 关兴 越吉元帅 1 死亡(兴大喝一声)

94 马岱 雅丹丞相 不详 生擒

94 魏延 曹遵 3 死亡

94 赵云 朱赞 1 死亡(措手不及)

94 孟达 徐晃 1 带伤(从城上射中,后死亡)

94 申耽 孟达 1 死亡(人困马乏,措手不及)

95 张合 王平 数十余合 败走(力穷势孤)

95 马岱 陈造 不详 死亡

95 赵云 苏颙 1 死亡(措手不及)

95 赵云 万政 1 射中盔缨

96 徐盛 张普 不数合 败走

96 朱桓 张普 1 死亡(径来问时)

98 王双 谢雄 3 死亡

98 王双 龚起 3 死亡

98 王双 张嶷 数合 先平手后追赶双,被锤所伤

98 魏延 王双 1 死亡(突袭)

100 廖化 秦良 不详 死亡

101 *魏延 *张合 10 平手(延诈败)

101 *关兴 *张合 10 平手(兴诱敌)

102 王平 岑威 1 死亡

103 *魏延 *司马懿 3 平手(延诱敌)

105 *魏延 *何平 不数合 平手(平诈败)

105 马岱 魏延 1 死亡(突袭)

106 夏侯霸 卑衍 不数合 死亡

107 夏侯霸 郭淮 10 败走

107 姜维 陈泰 3 败走

107 姜维 司马师 3 杀败

108 丁奉 韩综 1 死亡(步战)

108 丁奉 桓嘉 1 飞刀杀之

109 徐质 廖化 不数合 败走

109 徐质 张翼 不数合 败走

109 姜维 徐质 1 落马(大惊无措,后死亡)

109 姜维 郭淮 1 射中,后死亡

袁绍手下的谋士排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袁绍出身四世三公,是东汉的名门望族,手下能臣武将极多,成为汉末大诸侯之一。袁绍曾担任十八路诸侯盟主,率军讨伐董卓。接着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后又在和公孙瓒的争斗中占据上风,最终占据北方青、幽、并、冀四州之地,成为北方对曹操威胁最大的诸侯。不料,在官渡之战失败后,逐渐失去和曹操争雄的能力,最终郁郁而终。

袁绍

八大谋臣

第一位 田丰

田丰,字元皓,袁绍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 命田丰分掌州事。袁绍起兵伐曹操时,田丰建议袁绍应先固守领土,等到兵强马壮之后再攻打曹操,袁绍不听其言。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田丰为谋士。袁绍屯兵官渡时,田丰谏言此时的曹操刚攻破徐正岩州,锐气正盛,不可与之交战,只可固守,且言出师不利。袁绍大怒,认为田丰扰乱军心,将田丰囚于狱中。袁绍起兵往官渡进发时,田丰在狱中给袁绍上书,言应静守待军。袁绍大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袁绍官渡之战兵败后,逢纪进谗言,说田丰在狱中笑主公不听自己的建议,才招来大败,袁绍大怒,派使者往狱中杀田丰。田丰闻袁绍官渡兵败,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拔剑自刎狱中。

第二位 沮授

沮授是袁绍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命田丰分掌州事。袁绍起兵伐曹操时,沮授劝说袁绍此时出兵名不正言不顺,反对起兵伐曹操。袁绍命颜良进攻白马时,沮授言颜良性狭,不可独挡一面,袁绍自来喜爱颜良,不听沮授之言。颜良被关羽杀后,文丑欲渡黄河为颜良报仇,沮授建议袁绍应分兵官渡,不可轻率渡河,袁绍言兵贵神速,不听沮授之言。袁绍领兵往官渡进发时,沮授言我军粮草充备,而曹军短粮,应当缓守,待曹军无粮时再进军。袁绍以其怠慢军心,将沮授锁禁军中。曹操劫乌巢时,沮授上言应派重兵把守乌巢,袁绍以沮授为拘禁之人,出言霍乱军心,不听其言,并将监押沮授之人斩首。袁绍官渡之战兵败后,沮授被曹军所获。曹操想要招降沮授,厚待并留于军中,沮授却盗马想归河北投袁绍,曹操不得已而杀之。

第三位 许攸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袁绍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 命许攸分掌州事。许攸主张袁绍起兵伐曹操,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许攸为谋士。官渡之战时,许攸截获曹操督办军饷的书信,知道曹操营中无粮,持信来见袁绍。请袁绍兵分两路袭取曹军,一路攻击曹操营寨,一路袭取许都。袁绍认为曹操诡计多端,此乃是诱敌之策,不听许攸之言。后因许攸子侄在冀州谋财,被审配关入狱中,袁绍更加不信任许攸。许攸在袁绍处受到冷落,想起故友曹操,便径投曹营而来。曹操闻许攸来投,光着脚就出来迎接他,并问许攸破袁绍之计。许攸请曹操星夜劫袁举谨御绍乌巢屯粮之所。曹操亲自引军往乌巢,劫烧袁绍粮草,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自以为是曹操故友且官渡之战有功,在曹营中出言无礼,因言语顶撞许褚,被许褚拔剑杀之。

第四位 郭图

郭图,字公则,颍川人,袁绍手下谋士,向来辅助袁谭。郭图主张袁绍起兵伐曹操。曹操乌巢劫粮时,郭图建议袁绍袭击曹操营寨。袁绍派张郃和高览袭击曹操营寨,不料二人被曹军围住厮杀,绍军大败。郭图恐二人在袁绍面前对证,便对袁绍言二人有降曹之意,又派人告知张郃、高览,袁绍要杀他二人,导致张郃、高览二人往投曹操。仓晌歼亭之战后,郭图随袁谭往青州整顿。袁绍死后,袁谭派郭图往袁尚营中求逢纪到军中来为谋士。袁谭被袁尚打败后,郭图建议袁谭投降曹操。曹操起兵攻打袁谭时,郭图跟随袁谭逃亡南皮。袁谭和曹操决战时,郭图在乱军中被乐进射死。

第五位 逢纪

逢纪,字元图,南阳人,袁绍手下谋士,向来辅助袁尚。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逢纪用计助袁绍夺取冀州,袁绍命逢纪分掌州事。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逢纪为统军。官渡之战后,逢纪给袁绍进谗言,说田丰在狱中大笑袁绍兵败,袁绍便派使者往狱中杀田丰。仓亭之战后,袁绍命逢纪掌冀州军事。袁绍死后,逢纪和审配立袁尚为冀州之主。曹操攻打冀州时,袁谭领兵前来冀州助战,遣郭图入城求一谋士助战,袁尚不得已将逢纪送往袁谭营中。袁谭和曹操交战兵败后,命逢纪写信让袁尚发兵相助,袁尚不肯发兵,袁谭大怒,将逢纪斩首。

第六位 审配

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人,袁绍手下谋士,向来辅助袁尚。审配主张袁绍起兵伐曹操,袁绍伐曹操时任审配为统军。官渡之战时,审配采用战术袭扰曹军,先命军士筑土山放箭,被曹军造霹雳车所破。后又命人往曹营暗挖地道,曹操命人往营边筑堑,袁绍军无功而返。后袁绍命审配回邺都监督粮草。仓亭之战后,袁绍命审配掌冀州军事。袁绍死后,审配和逢纪立袁尚为冀州之主。袁谭和袁尚兄弟反目后,审配助袁尚打败袁谭。曹操领兵攻破冀州后,审配被徐晃所擒,曹操有心劝降,审配言主公在北,不可使自己面南而死,甘愿引颈就戮。审配死后,曹操将审配葬在城北。

第七位 辛评

辛评,字仲治,颍川人,向来辅助袁谭。原为韩馥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为袁绍谋。仓亭之战后,辛评随袁谭往青州。曹操围攻南皮时,袁谭派辛评往曹操处约降,曹操以袁谭反复无常,不肯纳降,并劝辛评留于自己军中,辛评不肯归降。辛评回营后,袁谭因其弟辛毗在曹营中而见疑,恐其怀有二心,辛评气满填胸,昏绝而死。

第八位 辛毗

辛毗,字佐治,颍川人,辛评之弟,任平原令。袁谭被袁尚打败后,派辛毗为使往曹操营中纳降。辛毗为曹操分析天下大事,言袁氏必败,请曹操先取河北之地,再图荆州,则霸业可成。曹操听后,感叹和辛毗有相见恨晚之意。后辛毗跟随曹操攻取冀州,审配见辛毗助曹操,便下令将辛毗老小八十余口尽皆斩首。辛毗跟随曹操后任议郎,后曹丕即位后,辛毗赐爵为关内侯,随曹真出兵伐吴,死后谥号肃候,配享魏文帝庙。

四大庭柱

颜良

第一位 颜良

颜良,琅琊临忻人,河北名将,深得袁绍喜爱,为河北四庭柱之一。袁绍夺取冀州时,颜良斩杀韩馥手下部将耿武。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颜良担任先锋大将。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将军,袁绍命其领兵进攻白马。白马之战时,颜良出马,连斩宋宪、魏续二将,徐晃出马迎战,也被颜良杀败,曹军败阵而回。后曹操遣关羽出战,斩颜良于马下。

第二位 文丑

文丑,河北名将,同颜良二人勇冠三军,为河北四庭柱之一。袁绍夺取冀州时,文丑斩杀韩馥手下部将关纯。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任先锋,文丑和公孙瓒交战不分胜负,后又和赵云交战也未分胜负。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将军。因颜良被关羽所杀,文丑向袁绍请命,领兵渡黄河为颜良报仇。乱军之中,张辽、徐晃来战文丑,文丑连发两箭,一箭射中张辽盔缨、一箭射中战马面颊,张辽落地。徐晃赶过来截住厮杀,二人料难敌文丑,拨马而走。文丑赶来,关羽提马举刀飞奔而来,斩文丑于马下。

第三位 张郃

张郃,字儁义,河间鄚人,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时,张郃和张辽交战不分胜负。曹操乌巢劫粮时,张郃建议袁绍派兵往救乌巢,郭图却建议袁绍袭取曹操营寨,袁绍听郭图之言派兵往劫曹操营寨。张郃和高览领命而往劫曹营,被曹军四边围住厮杀,袁绍军大败。郭图恐张郃、高览二将回营在袁绍面前对证,便向袁绍进言二人有降曹之意,又派人告知二人,袁绍因其出师不利,要斩二人。于是,张郃和高览引本部人马来投曹操,曹操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候。张郃跟随曹操后南征北战,成为魏之名将,死后谥号状候。

第四位 高览

高览,又名高奂,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时,高览和许褚交战不分胜负。曹操乌巢劫粮时,袁绍派高览和张郃往劫曹操营寨。袁绍听信郭图谮言,高览和张郃不得已投降曹操,曹操封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后在跟随曹操进攻汝南时,被赵云所杀。

三子一甥

第一位 袁谭

袁谭,字显思,袁绍长子,出守青州。官渡之战后,袁谭领兵五万自青州来冀州助战。袁绍聚集四州之兵,在仓亭和曹操决战,中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而回,袁绍命其仍回青州。曹操进攻冀州时,袁谭奉命领军往冀州助战。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兄弟反目,袁谭难敌袁尚,便派辛毗为使投降曹操。袁谭投降曹操后,请曹操起兵攻取冀州,自己却领兵四处劫掠,并攻打逃亡中山的袁尚,收降袁尚部众,且意欲复图冀州。曹操召袁谭不至,便引军来攻袁谭,袁谭败走南皮。此时,袁谭又想投降曹操,曹操言袁谭反复无常,不肯纳降。袁谭引军出城和曹操决战,被曹洪杀死于乱军之中。

第二位 袁熙

袁熙,字显弈,袁绍次子,出守幽州,其妻为甄姬。官渡之战后,袁熙领兵六万自幽州来冀州助战,袁绍聚四州之兵和曹操在仓亭决战。中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而回,袁绍命其仍回幽州。曹操进攻冀州时,袁熙奉命往助冀州,曹操退兵后,回守幽州。曹操攻破冀州后,袁尚来幽州投靠袁熙。后曹操领兵来攻打幽州,袁尚和袁熙弃城往投乌桓。曹操大败乌桓后,二人又往投辽东。二人见辽东兵马充足,便想要杀辽东太守公孙康而夺其地。此时,曹操听郭嘉之言退军。公孙康见曹操无夺取辽东之意,便杀袁谭、袁熙二人,将首级献于曹操。

第三位 袁尚

袁尚,字显甫,袁绍三子,留在身边。官渡之战后,袁绍聚四州之兵和曹操在仓亭决战,袁尚出马斩杀曹将史涣。曹操领兵进攻冀州时,袁绍自领兵来战曹军,同张辽交战,大败而回。袁绍死后,审配、逢纪袁尚为大司马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牧。袁尚和袁谭兄弟反目,袁尚占据上风。袁谭投降曹操后,曹操竭力攻打冀州,袁尚逃亡中山。在中山受到袁谭攻击,往幽州投靠袁熙。曹操领兵攻打幽州时,袁尚和袁熙弃城往投乌桓。曹操大败乌桓后,二人又往投辽东。二人见辽东兵马充足,便想要杀辽东太守公孙康而夺其地。此时,曹操听郭嘉之言退军。公孙康见曹操无夺取辽东之意,便杀袁谭、袁熙二人,将首级献于曹操。

第四位 高干

高干,袁绍外甥,出守并州。官渡之战后,高干领兵五万自并州来冀州助战,袁绍聚四州之兵和曹操在仓亭决战。中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而回,袁绍命其仍回并州。曹操进攻冀州时,高干奉命往助冀州,曹操退兵后,回守并州。曹操攻破冀州后,领兵攻打并州,高干兵败,往投单于。单于不纳,又往投刘表,途中被王琰所杀,将头献于曹操。

四大上将

淳于琼

第一位 淳于琼

淳于琼,字仲简,颍川人,西园八校尉之一。官渡之战时,淳于琼奉命在乌巢守粮草。曹操领兵劫乌巢时,淳于琼被曹军所擒,曹操割去其耳鼻手指放回袁绍营中,用来羞辱袁绍。袁绍大怒,将淳于琼斩首。

第二位 麴义

麴义是袁绍手下大将。袁绍同公孙瓒交战时,袁绍命麴义领兵居于中路,颜良、文丑为两翼掩杀,麴义领兵斩杀公孙瓒军先锋严纲,领兵直追到公孙瓒后军,被后军将领赵云所杀。

第三位 吕旷

吕旷,兖州东平人,袁绍手下大将。曹操进攻冀州时,吕旷和吕翔奉袁尚之名任先锋出城救袁谭。袁谭和袁尚反目后,吕旷斩杀袁谭大将岑壁。袁尚被曹操追击时,命吕旷、吕翔二人断后,被袁谭劝说投降曹操。曹操奉吕旷为列候,并以吕旷、吕翔二人为媒,将女许给袁谭。袁谭暗地刻将军印两颗送与二人,以为内应。吕旷、吕翔便将印来见曹操,曹操令二人收之,再做计较。攻打冀州时,曹操命吕旷、吕翔二人攻打逃亡西山的袁尚。曹操攻打并州时,命吕翔、吕旷诈降高干,助曹操夺取并州。后跟随曹仁进攻新野时,被赵云所杀。

第四位 吕翔

吕翔,兖州东平人,袁绍手下大将。曹操进攻冀州时,吕翔和吕旷奉袁尚之名任先锋出城救袁谭。袁尚被曹操追击时,命吕旷、吕翔二人断后,被袁谭劝说投降曹操。曹操奉吕翔为列候,并以吕旷、吕翔二人为媒,将女许给袁谭。袁谭暗地刻将军印两颗送与二人,以为内应。吕旷、吕翔便将印来见曹操,曹操令二人收之。攻打冀州时,曹操命吕旷、吕翔二人攻打逃亡西山的袁尚。曹操攻打并州时,命吕翔、吕旷诈降高干,助曹操夺取并州。后跟随曹仁进攻新野时,被张飞所杀。

四大能臣

第一位 荀谌

荀谌,字友若,颍川人,荀彧之兄。荀谌主张袁绍伐曹操,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荀谌为谋士。后不知所终。

第二位 陈琳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建安七子之一,袁绍手下任书记。陈琳文采出众,袁绍起兵伐曹操时,命陈琳写檄文讨伐曹操。曹操攻破冀州城后,陈琳被曹军所获,曹操因爱其才,故留在身边命为从事。后在曹操手下任军师祭酒。

第三位 王修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袁谭和袁尚反目时,劝说袁谭罢兵言和。袁谭死后,王修痛哭不已,曹操感其忠义,收葬袁谭之尸,封为司金中郎将。曹操询问破袁尚、袁熙之策,王修不答,曹操大赞王修忠臣。跟随曹操后官至大司农郎中令。

第四位 崔琰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袁绍手下任骑都尉。崔琰数次为袁绍献计都为被采纳,袁谭和袁尚二人反目后,都想要得到崔琰辅佐,可崔琰推病不出,被下入大牢。曹操攻破冀州后,崔琰被曹操招纳,任为别驾从事。

八大山人吕翔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此内容,更多关于八大山人介绍视频、八大山人吕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baike/2379775cu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2023-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