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使用导学案

1.课前,处理好导学案与知识生成的关系 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预习环节,一是课堂学习,一是课后拓展延伸。在预习阶段中,导学案的使用虽不是最主要的,但其使用过程中的生成内容也会为导学案质量的提升提供很好的帮助。教学实践过程中,导学案一般早于课堂教学的进度而编写完成。教师要尽量在上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在下一节课上课前一段时间收齐后进行适度批阅,进一步了解学案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样,教师可根据对学生预习过程中简单使用导学案的情况,如基础知识的梳理,对探究性问题的简单思考和书写等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二次补充,使导学案得到更合理的改写和补充完整。

2.课中,处理好导学案与知识提升的关系 导学案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程中一位只有形却无声的“老师”。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最具体、最到位、最恰当的指导,能够让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学习方向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解疑答惑,不断向前,完成学习的任务。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空间更自由、更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交流空间的约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得以充分体现。 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義的疑点:一是点拨,二是精讲。

3.课后,处理好导学案与知识拓展的关系 导学案的内容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抓住课前、课堂学习,也不能忽视课后的巩固与指导,尤其要注意做好导学案的二次批改。导学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经过课堂学习,对于需要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学生已基本完成,有一部分学习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课后拓展延伸,继续完善的。教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示在学案上,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内容,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教师的二次批改便于进一步了解学生最后的学习状况,同时,二次批改可以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帮助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 总之,有效使用导学案,既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查看更多

导学案是学生提前预习,预知、质疑的学习材料,课上有效使用导学案:

1、要将老师讲得重点、难点及时标注在导学案上。

2、及时记录自己预习不明白的内容和习题。

3、完成剩余部分导学案上的习题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baike/270997ykat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05
下一篇2023-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