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一下杂交水稻的原理

什么是杂交水稻 重要途径.因此,在杂交水稻生产中有机肥的施用量应占全期施肥量的40%.
早施分蘖肥早稻在插秧后5天,晚稻在插秧后3天,即可追施分蘖肥.分蘖肥宜分次施用,第一次亩施尿素6-7.5公斤,隔7天左右,根据苗情,对生长差的田块,再亩施尿素4公斤;对施有机肥少和缺钾的田块,应亩施钾肥5-7.5公斤.
看苗施穗肥穗肥因施用时间不同,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凡是前期施肥适当、苗情较好的,一般应以保花增粒为重点,只施保花肥,每亩施尿素2.5公斤左右.如果前期施肥不足,群体苗数偏少,个体长势较差,促花肥与保花肥都要施,每次每亩施尿素5公斤.杂交水稻对钾肥需求量大,应在晒田复水后结合追施氮肥,每亩追施钾肥2.5公斤左右.
看苗施粒肥抽穗前苗色过淡的田块,每亩施尿素22.5公斤;齐穗后过早落黄的田块,每亩施尿素 2.5-3公斤;生长正常的田块,每亩用5-7.5公斤尿素对水50公斤喷施.由于杂交水稻生长后期对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应在始穗前4-6天或齐穗后 2-3天,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对水50公斤,对生长差的田块喷施.
如果你想得到生产用种,你是不可以用杂交种留下来的种子的,水稻尤其不行.可以看的出你有一定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你应该知道,杂交种是育种家经历很长时间过不同亲本配组杂交,最后选出的优势最强的组合,通常基因间有互补作用,比如抗病但不优质的亲本和优质但不抗病不高产的亲本配组杂交有可能出现又抗病又高产品质还比较好的杂交种.杂交中自交后会出现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这样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可能首先是群体不整齐了,还可能出现感病和低产、劣质的类型,这当然不是你所希望的.为什么水稻尤其不能用杂交种的后代做生产种呢?因为目前水稻杂交中都是用雄性不育系做母本,由于核质基因互作的关系,杂交种表现为可育,但自交以后不育性状纯合就可能分离出不育株来,这部分水稻植株不育就不能结种子,产量当然受影响.这当然不是你所需要的.
当然如果你希望自己培育品种,那是可以从杂交种中分离出优良材料的,其实目前很多育种家就是从优良杂交种的后代中选育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的,如你所说不仅可以分离出它的父母,甚至可以得到超乎父母的优良材料.但这需要时间、耐心、经验和一点点运气.
你说比袁隆平在地里瞎找要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袁不是在“瞎找”,是在找他所需要的自然变异(通常变异频率只有数十万分之一),这种变异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新的类型,而不是在通常的材料中可以分离出来的,事实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加上该他走运,果然找到了,而且得到了充分利用,才使我国杂交稻研究能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你说“能不能从买来的种子上入手研究出杂交水稻的秘密就算非常难,但那也是有一点资料”.非常正确,从买来的种子上理论上是可以破解杂交种的秘密的.不过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为能够得到稳定的纯合体已经是5代以后的事情了,这个纯合体是不是可以用来做亲本材料,也需要育种家的经验和眼光.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育种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
这么说吧,杂交种子长出来的稻谷在做种子不好是因为它的性状不稳定,起初亲本性状可能很符合种植要求,但是子代形状分离后就会产生劣种,因为性状由基因型和表现性决定,通过杂交我们把纯和最优性状集合到一起,但是要用于农业生产,要经过多代自交筛选,取出杂合子,保留稳定性状.
Ps:(袁隆平当年在地里瞎找),这就是科学严谨性的悲哀吧!
[编辑本段]
【水稻超高产株型模式】

株高:100厘米
秆高:75厘米
分蘖力:中等
株型:适度紧凑
上三叶:长、直、窄、凹、厚
穗型:下垂
穗数:270万/公顷
单穗重:5克左右
收获指数:0.55
日产量:100公斤/公顷
[编辑本段]
【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水稻有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理论上讲,亚种间杂交稻可比品种间杂交稻增产30%以上.
目前,已经基本解决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主要难题,新育成的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穗大粒多、品质优良,在生产试验、示范中比现有的品种间杂交稻增产20%以上.
[编辑本段]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另一个称号是“中国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 ”,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编辑本段]
【饥饿的启迪】
1960年,我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有一次,他带着40多名农校学生,到黔阳县硖州公社秀建大队参加生产劳动.一天,房东老向冒雨挑着一担稻谷回来.他告诉袁隆平,这是他从另一个村子换来的稻种.
“为什么要换稻种呢?”袁隆平问.
“那里是高坡敞阳田,谷粒饱满,产量高.施肥不如勤换种啊.”老向说,“去年我们用了从那里换来的稻种,田里的产量提高了,今年就没有吃国家的返销粮了.”
面对饥荒,老乡们不是坐等国家救济,而是主动想办法提高产量,袁隆平很受感动.
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很大启发: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对于战胜饥饿有重大意义.他想,自己除了教好课,还要在农业科研上做出些成绩来,为老乡们培育出高产量的好种子.
[编辑本段]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产量的原理】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可是,如果我们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计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杂交水稻,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做保持系,另一个叫做恢复系,简称为“三系”.有了“三系”配套,我们就知道在生产上是怎样配制杂交水稻的了:生产上要种一块繁殖田和一块制种田,繁殖田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当它们都开花的时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风力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结实,产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达到繁殖不育系目的.我们可以将繁殖来的不育系种子,保留一部分来年继续繁殖,另一部分则同恢复系制种,当制种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都开花的时后,恢复系的花粉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产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种植的杂交稻种.由于保持系和恢复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进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后代.
[编辑本段]
【同名刊物】
《杂交水稻》是迄今杂交水稻领域内唯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以“促进杂交水稻的开拓研究与开发研究,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杂交水稻科研和生产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于提高”的办刊方针.刊载内容涉及到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全部环节,融学术性、技术性、普及性和信息性于一体,先后辟有专题与综述、选育选配、繁殖制种、栽培技术、基础理论、新组合、译文、简报、简讯、国外动态、米质、学术争鸣、特别报道等栏目.国内已发行到全国有水稻种植的各省(市、区),国外已发行到美国、印度、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读者对象为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生产和管理人员和知识农民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baike/3810633ajcy.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