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当中短的

《水浒戏》

元人杂剧的兴盛,与它自己独特的体制也有关系。元杂剧形式短小精悍,只有一本四折戏(一折戏大致相当于现代戏的一“幕”),外加一个极短的“楔子”(它的作用也相当于木匠制作家俱的“楔子”,能使整个剧本变得紧凑、自然、生动)。

写作“水浒”戏最多的作家是高文秀,写得最好、名气最大的作品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这二十五种“水浒”戏大多佚失了,保存下来的只有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博鱼》、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李致远的《都孔目风雨还牢末》等四种。另有无名氏的《争报恩三虎下山》和《鲁智深大闹黄花峪》两种,因为剧目是收录在明初人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当中,大概是元末时期的作品。

元人“水浒”杂剧产生的时间,最早的可能在元初。高文秀可能就是元初人。高文秀的生平不详,当时人们都称呼他为“小汉卿”,大概和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同时或稍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baike/3891088m6q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