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A380那么大,一架多少钱呢?

空客A380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民航客机,那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下它基本的参数。

(1)尺寸

空客A380是至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宽体客机,外体长72.75米,翼展79.75米,机翼面积845平方米,高24.09米,外机身宽7.14米,轮轴距31.88米,表面总面积达到310平方米,燃料箱总计容量310000公升。

(2)重量

空客A380自身重量276.8吨,最大起飞重量560吨,最大降落重量386吨,可载最大商务重量83吨。

(3)飞行高度以及距离。

A380最高巡航高度43,000英尺(约13100米);最大飞行距离15,000公里;

(4)发动机

空客a380搭载的是罗罗公司Trent 900(A380-841/-842)和Engine Alliance GP7200 (A380-861)两种型号的涡轮风扇发动机。

(5)起降距离

起飞距离2955米,着陆距离2000米。

(6)速度

正常巡航速度875千米每小时,最大巡航速度945千米每小时。

(7)载客量

空客A380分为上下两层,最大采客量可达850名,在典型3舱等配置(头等、商务、经济)情况下也可以承载555名乘客。

从空客A380的参数来看,可以说是一个空中巨无霸,而为了打造这个空中巨无霸,空客公司需要付出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一架A380差不多由400万个独立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由30个国家1500家企业生产。

这些零部件会有不同的企业进行组装生产,比如机身的头部和主体在法国南特的圣纳泽尔工厂生产,雇佣员工近3000名;机身后部和垂尾在德国汉堡工厂生产,雇佣员工近12,000名;水平尾翼则在西班牙的加迪斯工厂生产;然后这些部件再统一运到法国的图卢兹进行总装,单是总装生产线上就需要配备大量的劳动力。

也正因为所用的零部件非常多,雇用的人员也非常多,因此空客A380的生产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对应的售价也非常高,据说当年我国南方航空在购买空客A380的时候,单架售价达到3.5亿美元,按照当时人民币汇率计算,大约是23亿人民币左右;后来A380随着订单的增多,价格也有所上涨,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过4.4亿美元左右。

但即便单价售价非常高,空客A380并没有给空客公司带来多丰厚的利润,一方面是空客A380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空客A380前期的研发成本也非常高,前期费用投入至少达到200亿美元以上,所以导致空客A380在前期的盈利能力比较弱。

按照空客公司的预算,他们原本计划是在2015年底的时候让A380实现盈亏平衡,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要卖出270架的空客A380,但后来因为欧元兑美元持续贬值,他们又将这个数据上升到了420架。

而截止2019年,空客累计出售的 A380都没有超过300架,这意味着空客A380从整体来说有可能是亏损的。

而且更让空客头疼的是,他们原来的很多订单,最近两年时间都开始逐渐减少,其中空客一直以来最大的客户是阿联酋航空,他们原来计划组建一支178架A380的机队,截止2019年他们已经订购了109架,但后来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等各方面的影响,阿联酋航空又重新评估了这个订单,所以在2019年的时候,他们又宣布削减订单,另外包括英国维珍大西洋航空,香港航空,澳洲航空等一些航空公司也取消了部分订单。

各大航空公司取消订单,让本来苟延残喘的空客A380更加雪上加霜,最终迫不得已空客A380只能宣布停产,2021年3月18日,随着最后一架A380飞离法国图卢兹总装厂,这意味着空客A380将成为历史。

而空客A380之所以走到今天这种尴尬的地步,只能说明空客对全球航空市场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在空客进行A380立项的时候,他们认为未来枢纽型航线将成为主导,如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上海、香港、东京、迪拜、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将会成为未来航空业最重要的基地,旅客在到达一个枢纽后再通过窄体机(如国内普遍采用的空客A320)或小型飞机完成到目的地的运输。

如果国际航空市场按照空客预测的方向发展,那么空客A380将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为空客A380本身的载客量非常大,所以单客的成本相对比较低,这容易获得各大航空公司的青睐。

但事实上过去十几年,全球航空的发展跟空客的判断截然相反,目前全球点对点已经成为国际航线的主流,更多的旅客都愿意直接选择点到点,从而提高出行效率,而不是转到一个枢纽城市,然后再坐另一趟飞机去到另一个城市里面去。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各大航空公司对空客A380的需求也大幅减少,甚至有些航空公司已经购买了A380还被拆解的。

因为在点对点这种航线之下,A380的上座率很低,很多航空公司的上座率都不足50%,而按照空客官方的数据来看,空客A380需要达到62%左右的上座率,才有可能维持盈亏平衡,毕竟空客A380本身的飞行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比如从深圳到北京,一趟飞行成本就有可能达到几十万,所以航空公司基本上不会用A380来执行国内的航线,基本上都拿来执行国际航线。

但即便执行国际航线,A380跟波音787相比也没有优势,波音787经过技术上的改进之后,目前单座油耗量并不比A380高,甚至比A380还低,在这种背景之下,787-8的造价只需要2.4亿美元左右,而且上座率要比A380更高,所以787反而成为了各大航空公司执行国际航线的主流飞机。

所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空客A380终究只是一场梦,空客原本试图通过A380来大赚一笔,进一步拉开跟波音的差距,但没想到A380反而成为了空客的一个鸡肋。

比“空军一号”还大,一架空客A380能换10架F16战机,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一架空客A380也没敢买。

欧洲的空中客车集团为了打造空客A380,仅研发投入,就超过250亿美元,这架集性能与豪华于一身的大型客机,却在2019年就宣布停产。

航空界对空客A380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不得不承认,空客A380是航空技术上的光辉,但在市场定位上,却是失败的典型。

你如果经常坐飞机,或许会在上海、广州的机场,偶尔见到空客A380的身影,但相比空客A380当初的高调入场,如今不冷不热的存在感,让空客集团也十分失望。

空客A380性能堪比“空军一号”,深受阿联酋富豪青睐,却仅生产了251架

你如果关注航空科技,对美国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多少会有些了解,为了让你更加直观地感受空客A380,我拿出几项数据,让两者进行直观对比。

“空军一号”并不是单独机型,而是由波音747-200客机改造而来,由于其特殊的使用场景,让“空军一号”在性能、安全性、舒适性上,都远远超出普通客机。

即便如此,在空客A380面前,“空军一号”也没有把握占据优势,空客集团为了造就A380可谓煞费苦心,而其突出的性能,至今难以超越。

从飞机体型上看,“空军一号”长达70米,高20米,但空客A380却长达72.75米,高度为24.09米,作为大型客机,空客A380在机体结构上完胜“空军一号”。

飞机并不像汽车,把底盘做大一点,就能增加车身空间,再配上一台性能优越的发动机,哪怕油耗高点,照样能风驰电掣。

飞机在近万米的高空飞行,每一处细微的结构设计,都会影响飞机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空客能让A380在体型上超越波音747,在技术上实属不易。

“空军一号”最大飞行高度13750米,最高时速1128公里,空客A380最大时速1090公里,上升极限为13100米,基本与“空军一号”打成平手。

性能如此优越的空客A380,还拥有超大机身空间,让空客A380拥有了无限改装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飞机上加装酒吧、泳池和卧室。

阿联酋的不少富豪,都将空客A380作为私人飞机,别说内饰的豪华,仅空客A380庞大的机身,就足以彰显机主的地位和气质。

出色的性能,也让空客A380的江湖地位倍增,单架空客A380售价4.4亿美元,相比每架4000万美元的F16战机,空客A380足足是后者的10倍。

按理来说,空客A380在技术上的成就,也会成就空客A380自己,但让人遗憾的是,空客集团在2019年就宣布停产空客A380。

从2005年首架原型机公开亮相,到空客A380宣布停产,前前后后仅14年,一共生产了251架,技术上的光鲜亮丽,和产销量上的黯然失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仅购买5架,空客A380为何会提前停产?

空客A380的技术设计再先进,其本质依旧是一架商用客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订单,才有望收回研发投入,并降低飞机的采购价格和运营成本。

波音747的最新型号是747-8,其售价也高达4.1亿美元,但波音747早年发布的型号,价格却在逐年下降,整体维持在2亿美元/架左右。

飞机产量越高,飞机售价就会逐步降低,而且还会不断推出改进型号,这与智能手机市场的起伏十分相似,第一代产品没有销量,这个型号也就基本失败。

空客集团早在1990年,就看到了波音747的成功,国际航线日益繁忙,让空客集团对未来大型客机市场充满信心,空客A380对标波音747,寄托了空中客车集团的大飞机梦想。

连空客自己也没想到,A380从画出第一张设计图纸时,就注定了在市场上的失败,全球航空业的发展,并没有向大飞机倾斜。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机场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更多的是对中短途航线的需求,国际航线虽在增长,但需求比预计的要小很多。

空客A380单次加油飞行最大里程15000公里,仅空重就达到了277吨,虽然空客A380的油耗并不算高,但明显空客A380是为国际长距离航线打造。

市场需求小,而且波音747已有先发优势,用作短途航线又没有优势,空客A380陷入两难境地,继续生产,没有销路,停止生产,研发投入将打水漂。

南航采购了5架空客A380,2012年有4架投入运营,满怀信心地飞了一年,不但一分钱没赚到,当年这四架飞机,反而还赔了2亿元。

除此以外,空客A380并不是所有的机场都能降落,当初南航为了引进空客A380,仅改造广州白云机场,就花费了400多万元。

由于空客A380机身庞大,其最短跑道滑行距离就长达2750米,绝大部分小机场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便是大型机场,也需要单独为空客A380改造停机坪和其他附属设施。

飞机采购成本高,航线需求少,再加上还需要对机场进行二次改造,空客A380的高端定位,让各大航空公司只能望其项背,可望而不可即。

有人初步测算,航空公司买一架空客A380,回本时间大概需要10年,已是普通客机的近一倍,得不到航空公司的认可,空客A380自然也很难在市场上有所突破。

空客A380的工程师是伟大的,再次提高了人类科技的制高点,但空客A380的营销定位却又一败涂地,仅生产了251架,就画上了句号。

空客A380的成与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命运多舛的空客A380,虽然已日落西山,但其在技术上的成就,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评价科技产品,不能仅看产品销量和利润,产品卖得好,能带来收益是好事,但也不能因为没有直接产出价值,就放弃对技术的追求。

除了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中客车,目前还没有哪家企业,可以生产出同类型的大型飞机,技术门槛决定了产品输出,这就是技术优势带来的直接影响。

如果你有技术,但相关产品却没有市场,那说明你的技术已经领先市场,得到市场认可是迟早的事。

但若你没有技术,即便用无尽的市场摆在你面前,你也无法制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技术的落后,会让自己处于被动局面。

不少人在关注国产ARJ21支线客机和C919大飞机时,特别在意飞机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和订单数量,出发点是好的,但依旧没有明白自研飞机的真正意义。

无论是飞机还是芯片,技术研发并不以市场回报为主要出发点,如果相关技术能转换成市场利润,这属于附带价值,自研科技能够进行自我技术沉淀,这才是拥有核心技术的意义。

如果你很富有,可以每顿饭都到饭店吃,但自己一定要学会做饭,万一哪天饭店关门,或者你资金拮据,也不至于饿着肚子。

在我看来,欧洲空中客车集团投入250亿美元,打造空客A380,其实一点也不失败,至少验证了空客的技术实力,也是空客综合航空技术能力的完美体现。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空客A380在市场上的失利,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虽然技术不分高低,若在有限的条件下,技术投入也要有准确的定位。

由于反对建造大型离子对撞机,杨振宁教授顶着骂名,展现的却是务实、求真的科研态度,投入2000亿建造对撞机,本身没有坏处,但诸如探月、载人航天、光刻机研发,可能更为迫切。

科研投入,并不首先考虑利润回报,但技术实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却依然是项目启动前,着重考虑的因素。

空客A380成为绝唱,其沉淀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仍将持续为空客集团发挥价值。

别轻易否定某项技术研究,对你而言可能毫无价值,但并不代表技术本身没有意义,国产芯片勇追猛赶,国产发动机穷追不舍,这些都值得付出,成功也是迟早的事。

如果你有幸在机场遇见空客A380,不妨去感受一下其伟岸的气质,技术带给人的震撼,不仅是视觉体验,还有内心澎湃和希望。

空客A380既然无法打入商用飞机的市场,你觉得已经量产的空客A380,还有没有机会,用到有其他的应用场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19547fqc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