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只做了四十二天皇帝?

话说这闯王李自成本来有四十二年的真龙天子皇帝命,结果却做四十二天的皇帝。这其中缘由令人唏嘘。

这闯王李自成本是天上的破军星下界,来搅乱大明江山的。原来这大明朝皇帝昏庸无道,任用宦官,民不聊生,气数已尽。宦官不男不女,却把持朝政,搅乱了阴阳,扰乱了秩序。所以上天派北斗七星的中的破军星下界,灭了大明江山。

李自成本是陕北的农民,小时候放过羊,童年生活和朱元璋相差无几。后来李自成在大明驿站中当了驿卒,吃上了皇粮,端上了国家铁饭碗。可是崇祯为了充裕国库,搞起了开源节流的政治把戏,为了节省几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裁撤了驿站,结果李自成失业了。

而崇祯皇帝为了扩大朝廷税收,又搞起了剿饷,练饷,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李自成失业了,又要承担朝廷税收,不得不向同村的艾举人借债渡过难关。可是李自成一无产业,二无工作,这样的做法无疑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到了年底还不上艾举人的债,被县令游街示众,后来被人救出来,李自成心一横,杀了艾举人,投军去了。

李自成参军还不到一年,朝廷便调李自成所在军队前往辽东攻打后金,而明朝军队克扣军饷的事情是司空见惯的了,这次远征辽东能不能回来还得一说,如果连军饷都欠着,谁都不愿意去给朝廷卖命。于是军队发生了哗变,杀了参将,李自成从此起义,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造反之路。

李自成后来转战十几年,屡败屡战,在崇祯十三年,趁河南大旱,发布“均田免粮”的政治口号,开仓放粮,获得了民心,从此起义军顺风顺水,攻陷洛阳,襄阳,杀福王,败孙传庭。从此大明军大势已去。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大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老歪脖子树。当时上天注定李自成有四十二年的皇帝命,而李自成灭了大明也志得意满。

当时大顺军进入北京城,这些吃尽了苦头,天天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士卒,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天天享福了。李自成为了满足这些长期追随的弟兄们,就问他们:“紫禁城马上就是我们的了,这大明江山也要移主改姓了,我当了皇帝,一定不会辜负众位兄弟的,你们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

这时大将刘宗敏就说了:“我们小时候过惯了穷日子,却没过一天好日子,那个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穿新衣,吃肉,吃饺子。我想进了城,天天可以过年。”

这闯王李自成一听也乐了,这个要求不算太高,于是他说:“打进了北京城,杀了狗皇帝,那时候我们天天过年,让兄弟们吃肉喝酒,衣锦还乡。”

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当了皇帝就下令一天过一次年,结果四十二天相当于过了四十二年,所以李自成本来的四十二年皇帝命就这样给到期了。

当吴三桂联合清军入关,李自成农民军就不是八旗子弟的对手,在一片石大战中,农民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李自成只好放弃北京城,前往西安。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很多人都以为是大顺军进了北京城腐化堕落导致的,实际上李自成农民军本来的战斗力不强,大明军事体系已经没落,所以让李自成农民军得了天下。

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城的时候,京城当时闹鼠疫,死了不少人,而大顺军也感染了鼠疫,战斗力下降,所以在一片石之战中,被八旗和关宁铁骑两面夹击,精锐尽失。因为精锐尽失,之后大顺军和八旗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一路节节败退。

李自成的大顺军也没有根据地,充其量就是流寇作战,不像刘邦以关中为根本,朱元璋以南京为根本,一旦作战失败,就无处可去。

而且李自成连北京城也守不住,这是因为北京虽然都城,可是赋税重地在南方,而北京城的开销都是由南方从京杭大运河运过来的。李自成没有南方的税粮支持,北京城就是一座死城,兵家之死地。

这恐怕就是李自成做四十二天皇帝的原因吧。

“李自成”“只做了四十二天皇帝”?我非常认真地想了想、考虑了几番,还是没能搞明白,提问中的这“四十二天”是从哪里算起的?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因为这些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所以导致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

据现有史料记载,在李自成的一生中,曾经两次称帝:

第一次是其称“王”于西安: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载:“(崇祯)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 ,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

这不是普通的“称王”,而是正经八百地“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如果再加上“西安”这个“称王”之地,这不是开元建国,又算如何?也就是说,从“(崇祯)十七年正月庚寅朔”日起,李自成就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大顺皇帝”了,大明朝的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也已经成了大顺王朝的“永昌元年”,这些可都是清清楚楚载入史册了的内容。

据记载: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4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据《明季北略》记述,李自成即位后,对于明代朝廷的官僚规仪还及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明朝制度,任意纷更。又四月初一日(时已入京),改大明门为大顺门。颁发冠服,大僚则加雉尾于冠服,方领。又收各牙牌,自务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纪事》说:“(大顺朝廷)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定思小纪》也说是“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蓝,俱刊定成。”

《爝火录》载:“……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之;更六部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等官;改文选司为文谕院,主事曰从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馆,裁革詹事府;改中书曰书写房;国子监设三堂,革去祭酒,以司业为学正,学录博士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给事中曰给谏、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宝司曰尚契司;太常、鸿胪,俱属礼政府;太仆寺曰验马寺,布政司曰统会可;巡抚曰节度使,按察曰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县曰令;守备曰守领,把总曰守旅;改印曰契,一云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领尚方,以云为级,一品云一、九品云九;大僚冠加雉羽,带用犀银黑角三等……”(这些亦均为其在入京之后、二次称帝之前所为之事)。

第二次乃是称帝于北京武英殿:

《鹿樵纪闻》载:“甲午申刻,传示次日郊天即位,亦多束驮金帛,纷纷而去。(永昌元年四月)乙酉(二十九日),僭即帝位于武英殿,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

这一次的“称帝”,实际上是上一次的补充和完善,主要是把上一次遗留的许多工作给补整齐,并且等于是对天下公开宣告:占了北京城进了皇宫内院坐在了武英殿中,老子也成了名正言顺的天子——大顺皇帝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仪式感或者说形式主义的意味儿更重于其实际作用!因为此次“称帝”时,大顺皇帝李闯王刚刚从京东一片石血战后大败而归,逃回北京城,吴三桂引领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亲帅的主力大军后脚紧跟,已是兵临城下,此时再搞这些东西的话,除了其象征意义,恐怕更多的是一种英雄无奈的落寞与悲凉而已!关于这次“称帝”,现常见的资料中大抵是这样介绍的:

“永昌元年、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四月)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部下仅余三万多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全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分两路撤退。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破潼关,李自成避战流窜经襄阳而入湖北;4月李自成入武昌,再次被清军击溃;5月在江西再败之后,于湖北通山九宫山中神秘消失。

按照封建帝王传承之惯例,一旦登基称帝坐上天子大位者,只要不死、不废、不禅让逊位,那么他就仍然是皇帝。比如明代建文帝谜样失踪后,史书记载及世人的思维观念之中,朱允炆至今都仍是“建文皇帝”;南宋的末代小皇帝被宰相背着跳海的时候,他也仍然是一代皇帝!

李自成自永昌元年一月“称王”,四月再次“称帝”,按规矩其称帝时“要件齐全(都城、国号、年号、政权体制等)”、“手续完备”,比其他皇帝好象也不差什么!远的先不说,至其于永昌二年五月之后失踪时为止吧,这中间他没有禅位,没有自除尊号,更没有死亡啊,虽说可能确实大多时候都不在北京或西安,可这好象不能成为撤销其“皇帝”称号的绝对充分理由啊?

那么,这问题究竟是怎么计算的呢?从永昌元年一月(或四月)至永昌二年五月(以后),这中间只有“四十二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则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28450jamvy.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