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头条火得不得了的流浪大师沈先生,既然知识这么渊博为何还这样邋遢?

挺喜欢这样洒脱,实实在在的沈先生。可能看起来邋遢了些。但他的眼眸里透着纯净,坦然,自在。举手投足之间,挥洒着读书人的儒雅,含蓄。

最初看到沈先生的视频是在几天前,给人第一感觉是很亲切。但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了。像极了小时候领着孩子们去矸石山上捡煤煳的邻居的老大爷。那时候,满街都是这样的人,谈不上邋遢,也说不上整洁。上班时穿得整整齐齐,下班换上破衣服,有可能顺手在垃圾堆里掏一掏,或上矸石山上捡些煤煳。记得那时候矸石山上的每一个人衣服都蹭的一样的油光锃亮。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贫富差距,该说的说该笑的笑,活的比风还洒脱。哪怕是今天也偶尔会碰到这样的人,心里也不生任何鄙夷之情。尤其是爷爷的这一辈人,几乎都是闯关东,要饭过来的。那时,讨生活实属不易,东北被日本人改名叫满洲。不但吃饭成问题,而且穷人被盘剥得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奶奶要饭的时候被狗咬过,被人打过,冷嘲热讽。后来解放了,才慢慢在当地站住脚跟,奶奶常说:“哪怕好了,也不能忘本,凡事给人留个活路。看到要饭的,困难的,一定伸手拉一把。”“交人交心,不以貌取人”

小学时候,最喜欢读鲁迅的阿q正传。鲁迅笔下的文人有血有肉,每每看到一盘茴香豆,一碗老酒,陶醉着慢慢吃酒的桥段儿,简直是刻画的栩栩如生,拍案叫绝!最喜欢鲁迅笔下的那些饥来无食,烂衣遮体的底层文人,引导着整个情节的跌宕起伏,也同时透露出文人的那种发自骨子里对书的固执,(同时也是鲁迅先生对国学的坚持)被鲁迅爷爷的深厚笔功所折服!想不到这么多年后居然又能见到如此有故事的人,也是经纶满腹,四书,五经,论语,春秋,左传,引经据典,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如果不看这身上的行头,定会觉得是百家讲坛上的某位大家。和这儒雅纤弱的声音不相称的是受人诟病的外表。同坐在劳斯莱斯,奔驰,各种高级轿车里,肥头大耳的老板,总裁相比。身上看不出丝毫世俗的浮躁,却又有着惟吾德馨的执拗,像极了红楼梦里的揶揄红尘的癞头和尚。(赞)

有的人穷极一生,也做学问,但是为了金钱。有的人一生平淡,如水求莲,只愿读书让内心脱离城市的喧闹,博得半刻安宁…哪怕是在路灯下也能让他感觉到至极的人书和一!鲁迅先生曾说过,不管怎么样,只要肯读书,总归是错不了。

借一句: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 昭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愿沈先生也能在“仙风道骨”里点染些许世俗气,算是就和凡夫俗子的家人颐享天伦,望沈先生珍重。

最近流浪大师成了新网红,高手在民间。

民间高手给大师做了生动描述:

沪地有颠沛于道者,姓沈,名魏,通四书而明五经,博古史而知今事,漂落街头,拾荒为生。沈公常怀左传、国策之书,读于道旁。路人遇而奇之,闻其谈侃,音准而不俗,论妙而存理,诚乃高士。于是争摄视频,传之抖音,至己亥仲春,风靡网络。
或询之沈公:“汝博闻强识,可谓大师,愿从汝学。”沈公曰:“若夫大师,何敢称之?吾有镜自照,知己之量,于浩如烟海之文化,吾属俱为井底之蛙,皆须学之不辍也。”
或问于沈公:“汝何沦落于街”。沈公对曰:“吾尝事公务员,每见可用之物于垃圾桶,必拾之而分类,同事厌之,企首斥之,遂见逐。又拾之囤家,亲人恶之,亦驱我。是以流于街巷。”有闻而哂之:何执拗如斯,不晓变通。有闻而赞之:其存环保之念,守本心而不渝,乃真智者,非俗人可及。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沈魏老汉,芳龄52,曾是沪审计局公务员。因酷爱分捡垃圾,被单位领导怀疑其脑子有病,遭到开除;随后其捡垃圾伟业发展到家庭,骚扰四邻,又被家人驱逐。

但人家毕竟是公务员,也有说他是复旦大学毕业,博古通今,怀揣古书,手不释卷,出口成章。路人争相拍摄,传到抖音,遂成网红。其实,如果沈老汉把这头板结成草的长发洗干净,再染成白发,再换上一套白袍白衣白裤,那还真有点飘飘俗仙的国学大师的风采。只是现在,这衣服实在太脏了,这人,也实在太脏了。也有很多朋友看沈大师目光清澈,算你们眼神好,我实在没看出啥来。

看了他的几段视频,可以说成是国学爱好者,到小学当个老师还绰绰有余,没准办个国学讲座班,还能挣点大钱,反正办国学班的,绝大多数都是骗子,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440032b8q.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29
下一篇2022-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