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精”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杠精”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的回答是:“杠精”处处有,各有各不同。这里先讲个典型的“杠精”故事:

传说有位学者学识渊博,某天带学生到乡村体验生活,到一果园时有学子问:这果实为何一面青一面红?学者答道:果实红的一面系向阳日照所致,青的一面因背阳而青。这时一农夫驻足冷笑,出言不逊:狗屁先生,胡说八道!学者惊异,请教何故。

农夫讲:红罗卜常年屡月埋于地下不见阳光,为啥还是红的?

学者知道遇上了抬杠之人,可谓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他淡淡一笑带学子们去也。

从心理学上讲,有一类人具有逆反心理,遇事遇物无论对错好坏,首先一概否定,然后强词夺理的找出一些相反的观点证明自己正确。从普遍意义上讲,青少年中常常会有此显著特点。比如"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就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一般地说,诱发逆反心理有时是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

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当然,个别人的特异生活经历也会导致逆反心理,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而“杠精”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杠精”往往是反对人而不是反对观点,是指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杠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理解能力不好,战斗力爆表,表达能力不好,存在感爆表。人们辛辛苦苦发的图文,他们会逐字逐句挑刺分析,通过打压别人的观点,找到自认为的优越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每时每刻说话都滴水不漏逻辑满分,如果杠精们把这种上纲上线的毛病带到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给别人找不痛快,估计就会“杠”到没朋友。

虽然杠精是新出现的词,但杠精这种生物历史上就有很多,譬如清初的经学大家西河先生毛奇龄。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里有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毛奇龄一看很生气,偏要抬杠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袁枚觉得毛奇龄有点过分了。言道:若持此论诗,则《三百篇》中句句不是在河之洲者,斑鸠、鸤鸠皆可在也,何必“雎鸠”耶?止丘隅者,黑鸟白鸟皆可止也,何必“黄鸟”耶?要都像你毛奇龄这么说,我们都别写诗了,都去当杠精得了!

杠精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生活萎蘼等。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

最后我的回答是:“杠精”无论是以何种怎样的形式存在,对社会都是一种负能量,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所谓“杠精”,就是因为这样的人自认为很懂,但其实他的知识并不丰富,看问题不够全面。

看事偏激才会“杠”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4780427u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0
下一篇2022-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