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红的红不了,不想红的一夜爆红?“流浪大师”沈巍为什么爆红?

感谢快手官方

感谢提问的人

本人对沈魏的他为什么能爆红网络

第一点,你见过街上的流浪汉,但是你一定没有见过这么有文化喜欢看书的流浪汉。他不到有知识而且还特别会讲道理。

第二点,现在网络的魔力特别大,有人想趁热度跟风,这么多人天天排队去拍他想,天天五湖四海的人都去拍。不火才怪只是能火多久而已。

第三点,这个大师不要名与利只是想做个垃圾分类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这样的标题很吸引人眼球。果不其然,这段时间关于这"沈大师"的讨论很快在网上成了热门话题。姑且不论此人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但这问题热度的背后值得思考。首先这新闻标题就有撕裂社会,挑起社会矛盾之嫌,用这种对比式的句子作为新闻标题除了吸引人的注意力之外,还想向人们传递这样的信息一一社会不公。客观地讲,在目前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贫富悬殊问题,贪腐问题,干群关系对立问题,假货劣货问题,社会风气不正问题等等。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年中国的发展还是举世瞩目的。纵观一段时期以来,网络上这种挑起社会矛盾冲突的新闻还真不少,如"你对医生怎么看?","你对老师怎么看?"等等。泡制这种新闻的人正是抓住了人们对现实不满的心里大肆渲染并放大社会矛盾。其次,这次热题背后给了我们两个启示:一,我们有些专家,学者在过去的确发表了一些极不负责任的言论。他们的观点不是建立在调查研究,深入实际之上的,而是凭空想象或为某种利益出发点作出的(如对房价的论断,农村做饭不用柴火改用煤气)。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深深地刺痛了普通人的神经,因此,人们反感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另外,一些娱乐节目中经常出现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人充当评委,而有些评委本身素质不高,人品也不怎么好,这就给人们一种应象,这些名人,专家也不过如此。前些时网络上常出现一些名人的字画,有些人的作品也充其量是小儿的东西,这些也加重了人们对这些所谓专家的恶感。恰好"流浪学者"迎合了人们想发泄的心里。二,对"流浪学者"围观者们的思考。在图片中我们看到一些无聊至极之人争相恐后与其合影拍照,这场景使人想起了鲁迅先生小说中描绘的情景,一大群留着长辫,木麻的中国人围观一个在日俄战争中充当俄国间谍被抓而砍头的中国人。鲁迅先生描写的场景,他想要表达的,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中国再现,可能是一种极大的讽刺。这至少说明三点:1,金钱至上导致的精神空虚。2,迷茫中的是非判断能力缺失。3,社会集体浮躁的具体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4784397ap.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0
下一篇2022-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