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米粮屯高跷,优秀民间艺术如何传承?

米粮屯高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清朝乾隆年间创建以来,就以独特的民间表演方式享誉京城,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中间虽有断续,但经近年挖掘、整理恢复活动以来,也广受群众的欢迎。现凭借着其独特的风格和动作特点,于2006年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避免其逐步淡化及消失,应积极继承和发扬“米粮屯高跷”技艺高超的表演技法和传统风貌。

1,挖掘、培养、扶持现有的“米粮屯高跷”技艺传承人。

据传,米粮屯“高脚会”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曾受过皇封,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有“夜叉探海”、“苏秦背剑”、“蹲裆”、“弹跳”、“怀中抱月”、“鹞子翻身”、“蝎子摆尾”、“挟麦个”、“端盘子”等绝活。现应凭借物质文化遗产立专项保护,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积极挖掘、培养、扶持现有的“米粮屯高跷”技艺传承人。

2,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积极宣传,重点保护,多途径向社会展示。

利用好现有的“米粮屯高跷”群众文化基础,着眼长远发展,向社会展示“米粮屯高跷”自然风趣,争取社会各方面人士为“米粮屯高跷”项目不断注入活力。每逢国家节假日等集体活动,把“米粮屯高跷”作为固定的表演项目,在主要街道或广场进行米粮屯高跷表演, 增添传统的节日氛围。在表演技法、人物设置、音乐伴奏上保持传统风貌,积极向社会展示“米粮屯高跷”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和独特魅力。


优秀的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下去,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传承民族语言,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传承思想、交流文化、记忆历史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是他们记录历史文化发展的唯一载体。但是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外来”文化影响,有的脱离原有的生长环境,能熟练掌握民族语言的青少年在逐渐缩小。如果没有了民族语言的延续,那么民族生存的土壤就没有了,那么他们民族文化发展的血脉也将不复存在。

其次需要传承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技艺等民间艺术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内隐与外显,它在民众的生活中起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推进和演变,青年一代对这些经过历史沉淀的民间文化态度越来越淡漠。这些民间艺术是民族记忆延续的载体,是民族历史的记录,是维系族群发展的核心动力。

最后一定要参与民族的各种传统文化节日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不同性质的节庆活动,它们展示了各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蕴含着五彩斑斓的文化底蕴。鼓励学生、带领学生参与到地区和民族特有的节庆活动中,真实地融入民族生活,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发挥民族节庆的教育传承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62766b4z2e.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4
下一篇2022-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