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里的古装小姐姐拿的好漂亮的油纸伞是在哪买的?能推荐些店铺吗?

四川泸州分水岭镇,那里的分水油纸伞制伞技艺被称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以下是正文:

四川泸州:撑收3000次不损坏,5级风不变形,人人都爱的伞长啥样

-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

400多年的传承

一代匠人之心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一首《雨巷》,让江南、雨巷、丁香花,成为了大多数人对油纸伞的固定印象。于是每当提起油纸伞,便有一种浪漫的情愫。

by 网络

随着历史的发展,当油纸伞必需的重要地位逐渐被尼龙伞替代,淡出人们的视野时,然而在江南之外的四川东南部小镇上,仍然幸存着一家手工作坊,延续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沿着坡坎往下一层一层的瓦房车间里,放满了成型的,未成型的油纸伞,古老的作坊在伞的衬托下散发着一股中国油画风。

作坊内的师傅,正埋头往伞骨上缠着线,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线在他们的手上就成了好看的花样图形。

by 嘉和夫子

这里,是有着“中国民间伞艺活化石”美誉的泸州分水岭镇,在以往极盛时期,其油纸伞厂遍布整个泸州地区。时至今日,经他们手发展起来的桐乡竹韵油纸伞,年销量超过10万把,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

只是,比起曾经的闻名遐迩,这还远远不够。

//////////

伞骨撑起的乡愁

分水油纸伞产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四川盆地内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云贵川渝四省的结合部。

地处两江之畔,淅淅沥沥的春雨,时断时续的梅雨,潇潇不歇的秋雨,点点滴滴的冬雨,多雨便成了当地人不离油纸伞的缘由之一。

时光流传,我国制伞的历史已有上千年,泸州下面的分水岭制伞技艺发展到现在也已有400多年。

分水油纸伞的制造兴于明末清初,盛于近代,衰落于上世纪70年代。

清初时期,分水油纸伞就被选作“贡伞”向朝廷进贡,直到清中后期,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在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县志》记载:

“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以分水岭所制最佳,原有美美,现有六福,工作益精巧。”

此时的分水油纸伞,就以精巧的做工超越泸州其他地区。

by 智眼看世界

20世纪初,泸州人许桐生创立“许桐生老伞铺”字号,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将油纸伞的技艺推向了巅峰。

分水油纸伞受到许桐生制伞技艺的影响,在传承红纸伞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手绘伞工艺,将分水油纸伞由遮阳遮雨的生活用品演变成为集工艺与文化一体的生活艺术品。

by 网络

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各地来往的行人商旅在此交换货物,也带动了油纸伞业的发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泸州分水伞厂在泸州境内共有大小分厂100多家,从业人员过万,遍布泸州整个地区,年产油纸伞2000万把。

by 书影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到来,繁华的都市里,更加便利、便宜的尼龙伞占据了油纸伞的市场地位。

在短短的一二十年时间里,江南地区手工油纸伞生产企业纷纷关门停产,从事油纸伞生产的匠人也越来越少。

只有分水油纸伞在孤独的坚守,毕六福就是泸州分水油纸伞的第6代传承人,也是唯一一个仍然坚守的分水油纸伞厂掌门人。

by 嘉和夫子

“那个时候真的太艰苦了,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不赚钱的手艺,会手艺的又都是些老人,伞厂开出的工资也仅仅能够糊口。只有咬牙坚持,总不能让这门传承了几百年的手艺断在我的手上。”毕六福说。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这一年,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成功跻身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y 古典书城

到如今,分水人凭借着他们的执着与坚守,一把把散发着桐油清香、古典韵味、又有着时尚魅力的油纸伞又重回世人的视野中。

//////////

老祖宗的要求,严着呢!

虽然分水油纸伞的市场地位已经被尼龙伞取代,但制作油纸伞的手艺却没有在时光中偷工减半。

“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口口相传的民间谚语直接道出了制伞工序的繁琐。

by 嘉和夫子

分水油纸伞讲究“手艺”。号竹、做骨架、上伞面、绘花、上油……一把成品伞的背后,是几十到工序的层层叠加,还要使用上百种不同工具,花费十天甚至更加的时间。

已经63岁的毕六福是毕家的第六代传人,其中400余年的分水油纸伞制作历史长河中,毕家就占据了300多年。

by 嘉和夫子

毕六福对这套技艺信手拈来,从小帮父母穿线、上油开始,毕六福几乎将他毕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分水油纸伞”上。

经历了几代人的劳作踩踏,略显逼仄的小作坊随处可见斑驳的地砖。但石墙之内,有着百年香味的积淀,时间的流逝都显得缓慢。

by 书影

直到现在,毕六福仍然会在这里满穿线、绘花,从事着祖祖辈辈都在做的事。

“成品伞的标准是,条子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顶五级风行走不变形。” 毕六福说。

by 网络

伞柄和伞骨是一把好伞的关键,他们仍沿袭着数百年前祖先留下的方法,用三年以上的楠竹和两年以上无水槽水竹,经过刨竹青、烘烤打孔等工序全手工制作。

这不仅仅是这些匠人们对“手工伞”的执念,更是因为历经百年,老祖宗传下来的要求,在被时光不断检验后,散发出的“真理性”。

//////////

无人传承的困境

“等待雨,是伞一生的宿命”,因雨而生的分水油纸伞,历经漫长岁月,和其他民间手工技艺一样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by 古典书城

随着旅游市场和新古典主义的兴起,分水油纸伞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也大量增加。

政府顺应油纸伞发展趋势,在油纸伞制作技艺培训上,拨出专款进行支持,每年培训学员100人左右。

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学习油纸伞的人越来越多,分水镇也因油纸伞发展起来,油纸伞业已成为分水镇的扶贫产业。

by 古典书城

李雪梅就在分水油纸伞厂做事,半路出家也没有制作油纸伞的技艺,众多繁杂的工序中只做几种,或锯托、糊纸、晃油,就让她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月下来,李雪梅靠着做油纸伞有超过3000元的收入。

by 嘉和夫子

分水油纸伞厂里,不少孩子跟着父母来厂里玩,孩子们在母亲的指点下帮衬着,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每逢学习之外的闲暇之余,就来厂里学点东西。

或许正是这种血脉的连接延续,让分水油纸伞技艺不断传承,只是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油纸伞手艺人不在一朝一夕之间。

“这门艺术能够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现在有很多人在我这里学手艺,但真正能够学成的十不存三。”毕六福说。

by 网络

尽管,能够完整做出一把油纸伞的人很少,在分水人的努力下,制伞人也多了起来。

-END-

文 编辑 丨小县令

部分素材来源丨网络

参考:

智眼看世界《泸州油纸伞,传承百年的“工匠文化”》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647764suyf.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7
下一篇2022-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