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渡桃雕的故事

《云渡桃雕》记录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苏北洪泽湖畔一个小乡村的故事,作品通过描写男孩玖鱼和秀秀一家人对古老的桃雕技艺的守护、传承,真实地再现了水乡人民的淳厚质朴,展现民间艺人及广大劳动人民恪守的传统美德,让人在清新自然的叙述中,重温旧时光的童年记忆,铭记过去,收获感动,点亮成长的心灵灯盏。

每一个人都有故乡,都有一个精神的来源地,一个埋藏记忆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是指地理意义上的,也是指精神意义或经验意义上的。但凡好的写作,总有一个精神扎根的地方,根一旦扎得深,开掘出的空间就会很大。《云渡桃雕》就是这样一部有根的好作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伍剑


清康熙年间,桃源县令肖文蔚,面对城郊大片桃林,曾写下这样一首诗:“年来谁上状元墩,墩外桃花不计村。莫道避秦还有地,愿从花里叩柴门。”早在明朝,泗阳县桃园滩及黄河岸云渡口一带居民,除以种地、植桃为主要生活来源外,还利用农闲季节,把人们随地抛掷的桃核捡起来,雕刻成桃篮、桃锁、桃船、桃猴等工艺品,作为副业收入。因本地方言“核”与“猴”读音相近,而雕品中又有“猴子”,故人们把所有各类桃雕,通称之为“桃猴”。

一枚粗糙桃雕品,在雕刻者手上,只需三刀几锉即可完成;那些快手,一天能刻好几百个。有的行家巧手,黑夜不点灯也照样雕刻。一些桃雕粗品,在旧时代,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小商贩远销外地,作为婴儿扣手脖、姑娘系荷包、老人挂烟袋的装饰品。民间习俗,说桃木、桃雕、桃树枝还可以驱妖避邪。乡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家有三棵桃,不怕野鬼嚎!”婴儿出门串亲,都要折根桃枝拿着。因之在孩子身上挂系桃核雕品,也含有避邪保平安之意。

关于云渡人桃雕的来历,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从前,云渡口住着个陶老汉,他身高力大、心灵手巧,对栽培桃树很有经验。人家桃花红一色,他家桃花分五彩,结出桃子香味扑鼻、又大又甜,“病人吃了身体健,老人吃了变年轻”。因而同辈人都叫陶老汉为“桃猴”,称他家桃子为“仙桃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kuaishou/1770053j2x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