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潘安为何被灭三族?

人称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为啥会被灭族?用今天的概念来讲,他严重触碰了职场的忌讳。

号称古代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他在史书中的名字是潘岳,字安仁(为了习惯,下文都称“潘安”);至于他帅到“掷果盈车”——即吸引众多女子赠瓜果示爱的传说,也是真实存在的。

但他最后落得灭族的下场,则跟帅完全无关,而是源于他踩到了封建职场中的两颗雷:

选边站队太明显、为了荣华富贵急于抱大腿,沦为不同利益集团绞杀战中的炮灰;

身在风口浪尖却不知低调,轻易得罪了小人。

潘安的硬实力非常过硬。他出身儒学世家,祖父、父亲先后担任太守、内史的显贵职位。年少时进入洛阳就读太学,“掷果盈车”的典故就发生在这期间。

当然了,除了帅,潘安也是具备真本事的,史称他“尤工辞藻”,也就是文笔非常出色。而且他的文风非常有特点,那就是极其华丽,据说他的妻子早亡后,他亲自写的悼文风格哀艳绝伦,甚至让人怀疑他是在故意炫耀文采。

魏晋时期的社会结构,本质是阶级固化,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规则下,潘安的仕途基本无忧。在20岁时,他就进入官场,曾经在权臣贾充帐下做事,后来如愿担任京官。(注意:贾充就是贾南风的父亲。)

也许是由于风头过劲,潘安一度被人贬斥到地方当县令,这一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刺激。公元291年,他积极加入了“二十四友”这一组织,成了贾谧等党羽。

贾谧是谁?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而贾南风,则是当时西晋的实际掌权者,当然,这背后经历了一番曲折而残酷的争斗。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临终前,鉴于儿子司马衷智力不足,他原本下令让叔叔汝南王司马亮、老丈人杨骏共同辅政;但当司马衷即位后,在杨氏的排挤下,司马亮被赶出了京城、杨骏大权独揽。

可惜杨骏能力不足却又刚愎自用,很快招致朝廷上下不满。公元291年,原本就愤愤不平的皇后贾南风趁机联络手握重兵的楚王司马玮,里应外合杀掉了杨骏、废掉太后杨氏,此外,被株连而死的杨氏一党多达数千人,其中不乏众多被夷三族的惨烈案例

这也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接下来,在连轴转的权力更迭中,获胜者对失败者及其党羽进行大清洗就成了惯例,动辄数千人被杀头、族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封建政治博弈的血腥由此可见一斑。

杨骏死后,汝南王司马亮回京主政。贾后一族自然就此青云直上,她的舅舅郭彰、侄子贾谧(本是妹妹贾午之子,后来过继给贾家)大权在握,吸引了无数趋炎附势之徒前来依附,“权势愈盛,宾客盈门”。

贾谧虽是个年轻气盛的官二代,但却并不是个草包,其人“好学,有才思”,虽然生活奢靡,却也喜欢与文人同行谈天说地、交流心得,对于那些有才华的士大夫特别客气。于是,当时的一众顶级文人纷纷前来依附,其中24个佼佼者人称“二十四友”,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石崇、陆机、陆云、刘舆、刘琨,当然了,还有潘安。

这二十四人中当然都有真才实学,绝大多数也担任了朝廷的各个岗位。他们依附于贾谧,也许真的有交流艺术的想法,但主要的还是想抱大腿,以便“朝里有人好办事”。

这其中,最积极钻营的当属石崇和潘安。他俩每次在路上遇到贾谧、郭槐(贾南风的母亲)等人的车队,一定会利索而谦卑地下轿,其后“望尘而拜”。

两人中,又属潘安尤为热衷于溜须拍马。身为顶流文人,他却没有一丝魏晋名士的恬静,反而跳上跳下的结交富贵、积极谋求高位。当然,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逐渐官运亨通。

但潘安并不满意,仍旧积极活动,甚至连他的母亲都看不过眼了:“以你如今的身份地位,早该知足了才是,为啥还如此钻营不休!”但已经在名利场中迷失了自己的潘安哪里听得进去。

此外,潘安还有个毛病:媚上、但却欺下,当时他的手下有个名叫孙秀的小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被他痛打,日积月累,对方怀恨在心。后来,孙秀投靠了赵王司马伦,并得到了信任和重用

在潘安依附贾氏后,西晋统治集团的内乱并没有结束。没多久(就在公元291年6月),贾南风以司马衷的名义密令楚王司马玮杀害了汝南王司马亮、太尉卫瓘,其后又顺手除掉了司马玮。不消说,随后又是一番惨烈的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大场面。

此后八九年间,贾氏一党彻底掌握了西晋朝廷的大权。但贾后族兄贾模的能力、人品倒没什么问题,他协同名臣张华、裴頠尽心尽力处理朝政,西晋朝野倒也维持着稳定的发展局面。

而这段时间的潘安,自然处于人生中的期,他被贾氏任命为黄门侍郎,可以理解为皇帝的秘书,这是一份处于权力核心的尊贵实权岗位,潘安常年的钻营终于收到了成效。

但权力争斗的风气一旦开始,就再也刹不住车,深陷其中的潘安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公元299年,眼见司马中的太子司马遹(非贾南风所生)日渐年长,而且与自己一族关系不佳,贾南风决定设计除掉他。为此,她先把司马遹骗到宫里,然后让人以司马衷的名义将其灌醉;紧接着,他们拿出黄门侍郎潘岳事先撰写的一封信,内容是逼迫司马衷退位,其后让迷迷糊糊的司马遹抄写。

以司马衷的智慧,自然对“儿子逼迫自己退位”这一假象深信不疑,太子司马遹由此被废,被贾南风关押起来。在这起事件中,身为贾氏亲信的潘安,扮演了一份不光彩的角色。

贾南风再次得手,越发志得意满。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时任太子太傅赵王司马伦向来刻意讨好贾南风,因此得以掌握禁军。但在内心中,他同样觊觎贾氏独断朝纲的权力。

公元300年,为了推翻贾氏一党,他在亲信孙秀(就是曾经被潘安揍的那位)等人的协助下,设计撺掇贾南风杀了太子、以激起朝野的愤怒。也许是一向顺风顺水的原因,贾南风这次昏了头,竟派人用药杵把司马遹活活打死。

消息传出,朝野越加激愤;司马伦、孙秀等人则大喜,他们迅速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谋杀太子的罪名,利用手中的禁军对贾氏及其党羽来了一锅端。贾南风被赐毒酒而死,名臣张华、裴頠等核心大臣被诛杀,其他党羽则大多被罢免。

潘安暂时保住了一条命,但他别高兴太早,别忘了此时的朝廷归司马伦的亲信孙秀说了算。他曾经在朝堂上碰到过已经担任了宰辅的孙秀,竟然腆着脸问对方:“您还记得当初吗?”孙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潘安自知逃不过一劫。果然,没过多久,淮南王司马允起兵讨伐司马伦,却不幸功亏一篑;在秋后算账时,孙秀没有忘记老上司,他以“勾结司马允”的罪名诛杀了潘安的全族。潘安临行前向当初劝告自己的母亲告别,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懊悔:“负阿母!”

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潘安的下场,固然是那个封建统治阶层内斗的产物,但更大程度上也是他自己作恶的结果。身在职场,选边站队难以避免,但越是这样,越是要自我约束;我们可以站队,但也要心存敬畏,不能为了追求更高权位而毫无底线地助纣为虐、排除异己,更不能肆意践踏、羞辱那些比自己权位低的同僚。所谓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以同为二十四友之一的刘琨为例,他并没有像潘安那样积极钻营、损人利己,因而得以在频繁的权力更迭中独善其身,并且成了一代名臣。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潘安的教训,值得身在职场中的我们吸取。


潘安眉青目秀,相貌俊美,有文人才子的书香气息,据说每当潘安出门,上至老妪下至少女都拥在街头争相围拢潘安。只要潘安驾车出门,那些女粉丝便会用水果往车里面仍,来表达她们对潘安的爱慕之情。所以,后世就有了“掷果盈车”、“ 掷果潘郎”两个成语,让人们永远记住了潘郎之美。

潘安除了相貌优秀于常人之外,还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他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为亡妻杨氏所写的《悼亡诗》是中国悼亡题材诗歌的开山之作,历代以来被奉为经典,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耀眼的名篇。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那么,为何才貌双全的潘安竟被灭三族?说起来挺窝囊的。当时的皇太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邀请潘安成为贾府的门客。潘安答应了,并且认识了石崇、欧阳建等人,史称“贾谧二十四友”。 “贾谧二十四友”仅是些文人墨客常聚聚,舞文弄墨的俱乐部而已。可这样一个纯文学俱乐部被歹毒的皇太后贾南风利用,成了皇宫夺权牺牲品。

贾南风想独揽朝政,扶植亲信,便开始着手除掉皇太子愍(min)怀。他让“贾谧二十四友”当中的人,模拟太子的笔迹,写了一篇内容上尽是劝晋惠帝退位的《愍怀太子祷神文》,紧接着,她又假传晋惠帝诏书,赐予太子烈酒。太子酩酊大醉后趴在书案上。贾皇后立刻接命人把模拟的《愍怀太子祷神文》放在人事不省的太子身旁。

很快太子被废,贾南风顺利一手遮天。时局变幻莫测,太子被废后,“八王之乱”中的第三位——赵王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处死贾南风,尽诛贾后党羽。潘安本是贾氏一党的智囊和文胆,在所难逃。另外,曾经备受潘安打击的孙秀此时得势竟荣升宰相,孙秀很轻易地罗织一个罪名,说潘安、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最终潘安被株灭三族。

再多说一次孙秀:这个孙秀狡黠善辩,以前不过是潘安父亲门下的小吏,潘安讨厌他的圆滑,经常打他。孙秀得势后,立刻找了一个理由处死了潘安。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八王之乱”中司马伦能成功上位,皆是孙秀对司马伦的功劳,他给司马伦献了一条借刀杀人的妙计。如是:不若借贾后之手,除掉太子。然后公废贾后,为太子报仇,这样不仅能免除祸根,还可觊觎皇位。司马伦从其言。

潘安之死,在于他没有正确而长远的政治见解,对当时的政局没有清醒的认知。一味依从世俗趋炎附势,没有想到政坛的水很深很浑。纵使容颜再美,没有一个“精明”的大脑,最终也只能沦为一件政治牺牲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68946kygj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8
下一篇2022-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