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东莞工作十年发现一些本地人住豪宅,家产上千万,为什么一些老人还卖早餐、卖菜?

我们村是东莞比较穷的村,资产过千万真没有,大几百万的价值倒是有。我父母就是你说的形象:60多岁,卷着裤脚,一对胶凉鞋,一辆破自行车,上面绑个卖菜的泡沫箱。特别老爸更不收边福,几年前还在开么托车送煤气,不分时点,随叫随到,试过累了就坐马路边小睡。所以我和妹妹老是被亲戚和熟人说:咋不说说你爸?几十岁还那么拼干嘛?家里又缺哪点钱,又危险!

其实老人家是不想闲下来,习惯了,心理学上叫“要找自我心理安慰”的一种吧,要体现他们自己价值,不想变成“老了不中用”;另一点就是节省习惯了,花钱的玩儿又不舍得,年轻时拼命干活又没学到什么爱好。我和妹妹都成家了,都在镇区买了房,他们就不想搬出和我们住,小孩也是我们自己带。所以他们就去卖卖菜,几个老人坐一起卖,也能聊聊天,打发时间,当补贴一点家用,有点成就感吧。以前老妈常常会带着自豪的语气说:我一个月卖菜钱没你们工资高,但我一个月卖菜攒下来的钱就比你们多。主要是说我们年轻人:赚的不多,花钱还大手大脚,理直气壮的。


作为一个东莞人来解答你的疑问,东莞的经济不是大家想像那样,在这五年十年发展过来的,大朗30年前,公家的农地已经开始陆续被村委收回,80年的我,记得我5岁就开始学煮饭,那时还有田地,但已经是自由地了,父母在地里挖了草根,蔗叶当作柴用,我不小心将厨房也烧了,那时真得很穷,而五年后我家已经开始住楼房了,村里大部份人转行做起了纺织业,我家也不例外,村委当时收了的农田,到银行贷款建了很多厂房,所以收入慢慢也富裕了,到2000年时,大部分家庭都过上小小康的生活,每年村委也会帮村民买农医保并将收得的一部份福利分给了村民,大家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老人们也会有同样的待遇,但是老人家靠种农地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他们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前也没有现在的物质那么丰富,例如:以前大人出门趁墟都带一个胶篮,因为那年代没有塑料袋,以前摆酒,家家户户搬桌椅去,现在只带嘴巴去就好了,以前干一天活,只得几分钱,哪敢大手大脚的花钱,所以以前的很多很多和现在大不相同,老人家口袋不是真的没钱,她们的思想独立,想多积个钱,预防自己生病了,不给儿女负担。

我心目中东莞老人分三类,第一:自己以前打下的金山,积累了很多,人老了慢慢花,这类是不用卖菜的,第二类:钱和房产都给儿子了,现在儿子不太管老人,只能自己赚,所以这类会靠买些食品,日用品来过日子,第三类,儿女都孝顺,每月都会给生活费,但老人闲不住,为了不脱节社会,做一些买卖生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8098275ran.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1
下一篇2022-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