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朝之后,再没有哪个朝代沿用这一国号?

【读史君说】在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比如秦、汉、魏、晋、辽,又比如唐、宋、元、明、清等。可以说,国号被赋予了每个朝代的开国之君的美好愿望,既是一件慎重的事,也是保佑国运昌盛的必要之举。

大体上说,包括一些大一统的王朝在内,国号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开国之君在前朝有封地或者封号,到了新的朝代就直接沿用,省时又省力。比如杨坚曾被封为隋国公,他建立的新王朝就叫隋朝。而李渊曾被封为唐国公,他建立的王朝就叫唐朝。

另一方面,则还有一种更省力的方式,就是直接套用前朝已有的国号。这种情况在诸如五代十国这样的割据乱世较为普遍,而后人为了以示区别,往往在国号前加上一些定语,比如“西魏”、“后汉”、“前蜀”、“北周”、“南唐”等。这些已有的国号“根正苗红”,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更被统治者所喜欢。

但奇怪的是,纵观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的国号中,偏偏只有“商”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哪怕是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也没有一个国家给自己起名叫“商”,这又是为什么呢?

暴虐已成为商朝的代名词

首先请回答一个问题:帝辛是谁?我想大部分人看到“帝辛”这两个字都会有点懵,这是什么鬼?但如果说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个王,大家会不会又有疑惑,不应该是纣王吗?他到底是什么鬼?

没错,帝辛就是纣王。当我们提到唐宗宋祖时,李世民、赵匡胤的名字呼之欲出。但是当我们提到商朝呢?首先想起来的肯定是“酒池肉林”、“比干挖心”、“炮烙之刑”,绝对想不起来纣王的名字原来叫做帝辛。

也难怪,如果评选一个暴君中的“千古一帝”的话,纣王称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在他面前,夏桀也就是个弟弟,而像隋炀帝、陈后主,顶多也就算个昏君。

再加上各个朝代普遍流行的美化本朝、丑化前朝的做法,本就残暴的纣王更是被各类史书批得狗血淋头,就差被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无情鞭笞了。

试问,这样的背景下,还有哪个君主敢给自己的国家叫“商”呢?这简直是给自己贴上了醒目的“暴君”标签,主动找人胖揍的蠢萌做法。

封建统治者对“商业”的天然敏感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殷商时期,也是社会商业元素萌发的时期。商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贝币”这种货币形式。而在商朝后期,城市的出现也孕育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尚书·酒诰》

从产业的本质来看,商业的天性是自由的,需要东奔西走。而农业则是本分的,只需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足够了。

从统治者的愿望来看,与其让人们自由流动,还不如都守在农田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样是最好管理的。

于是乎,自周朝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就像鸦片一样,深深地被统治者们印入脑海。皇帝祭祀五谷社稷,宣扬“以农为本”。士大夫等精英阶层高喊“家天下”,其核心也就是让百姓固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免生祸端。

同尊商业,宋更好于商

当然,要说每个统治者都压制商业发展也不尽然,宋朝就是这么一个“宝藏王朝”。皇帝不仅不打压商业,更是大力发展商业,以至于宋朝的手工业与航海业,在当时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甚至,就连被人诟病的“岁币”与“互市”也被大宋玩成了贸易战,活脱脱的利用巨大的贸易顺差拖垮了辽、金的经济。

更巧的是,冥冥之中,一切仿佛自有定数。“宋”这个国号可以追溯到西周分封的宋国。而这个宋国在当时恰恰就是由一些殷商遗民组成的。

或许正因如此,宋才继承了商绝佳的商业基因?但无论怎样,“宋”这个国号,还是要比“商”更容易让人接受吧。

结语

归根结底,国号这档事,当真不能乱叫。大家辛辛苦苦建立个国家当了皇帝,还不是盼着能旧貌换新颜,新国新气象。任谁都得好好掂量掂量,值不值得放着那么多“光明正大”的好名字不用,非要跳进“商”这个大坑。

首先,您得明白国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除了元和清等个别国号是找个典故或由头凭空生造出来的外,绝大多数国号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比如开国君主的早期封号(如汉,高祖刘邦最初封汉王;刘宋,开国君主刘裕封宋公、宋王;隋,开国君主杨坚封随公,因为不喜欢走之底改为自创的隋字;唐,高祖李渊最初封唐公)、开国君主的早期封地(西夏,最初封地中最著名的是夏州,即大夏国赫连勃勃的统万城;北宋,宋太祖赵匡胤最初封宋州防御史)、皇族姓氏和历史上某个著名朝代沾边(如中国历史上一堆的汉,国君大多姓刘或者假装姓刘(比如十六国的匈奴汉);南唐的始祖则自称和李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恪沾亲带故,而后唐则是沙陀族朱邪氏利用李唐赐姓装门面;各种“夏”则是变着花样要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朝代攀上关系,等等)。

然后,商就比较尴尬了。

首先,商被周灭亡后并没有留下什么地名上的遗迹,武庚叛乱被平后旧商地变成了成周的属地,商朝移民则被迁到了宋国,虽然宋国国都叫“商丘”,后来也的确有过“商州”的建制,但就连殷商移民自己也羞于用这个名号给自己找场子,后来起兵争天下,且和商丘、商州等地有关系的,反倒宁可用“宋”,后世封国封号中,也就频繁出现“宋公”、“宋国公”,武庚之后宋即是商,有宋就没有商,而叫“宋”的政权,历史上是先后有过两个的。

其次,商在殷墟被发现前只是个传说中的朝代,论古不如更早的夏,论“德”不如更晚的周,因此即便有些“托古改制”的,也会跳过它而去“宗周”,或者比附华夏。等到人们通过甲骨文发现,商居然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和信史的母体,那会儿八国联军都快来了对吧……

第三,商固然没有后世沿用,但“殷”这个商的副国号还是被沿用过一次的:五代十国中的闽国,第五位皇帝景宗王曦猜忌其弟富沙王王延政,后者于943年在建州建立殷国,自称大殷皇帝,944年王曦死于内乱,945年王延政趁乱进入闽国首都长乐府(福州),重新将闽、殷两国合并为一国,并放弃殷国国号,恢复叫闽国,王氏殷国享国长达二年之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艾迪网

原文地址:http://iiiiidea.com/douyin/21463xwyh.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